郭麗
(長春工業大學,長春 130012)
政府責任視角下畢業大學生族的住房保障問題的困境與破解路徑
郭麗
(長春工業大學,長春 130012)
畢業大學族這一特殊群體的住房保障問題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雖然有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針對畢業大學生的政策,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破解畢業大學生的住房問題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緩解住房壓力、減少人才流失的重要突破點。因此,以房地產“去庫存化”為背景,針對畢業大學生面臨的住房問題困境,提出破解其保障住房問題的幾點措施。
畢業大學生族;住房保障;困境;破解路徑
畢業大學生族一般是指走出校園剛步入社會工作崗位的,具有較高的學歷與素質的特殊群體,他們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心骨,是創造“人口紅利”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其收入低,在住房市場中面臨著房奴的尷尬局面,并且處于排除在保障性住房體制外的“夾心層”。因此,這一群體的保障住房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頻頻關注,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努力解決此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去庫存化”這一概念,相應的房地產“去庫存化”也逐漸升溫,即將庫存(尚未賣出的)商品房賣出去。故破解畢業大學生的住房保障問題的解決路徑,不妨考慮從此作為一個突破口。
1.以“合租”為主,居住環境差,滿意度低。畢業大學生族主要的特點:受過高等教育,數量龐大,據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僅2016年高校畢業人數達765萬,比去年增加16萬,收入為中等,融入大城市的意愿較高,有較高的創造經濟價值能力,但住房現狀卻令人堪憂。據調查,大多數選擇合租(如圖1所示),由于剛畢業月薪較低,為了減少開支,大多數選擇居住在郊區與城鄉結合處,交通距離遠,面積狹小,戶型結構不合理,甚至因光線不足而潮濕的房子。這些地方大多數魚龍混雜,居民素質參差不齊,對其社交、生活甚至人身安全產生很大的負效應,其住房滿意度低。

圖1
2.租房支出占月收入比重大,有效消費需求降低。畢業大學生由于剛參加工作,工資水平低,且絕大部分就職于私企,穩定性不高。據調查,近一半以上(如圖2所示)的畢業生租房支出比重占其生活費的絕大部分,這就導致了其可利用的資金較小,降低了有效消費需求,購買力下降,而作為青年一代,他們的消費需求對拉動經濟增長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住房保障的缺失,使高校畢業生族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3.處于保障性住房的“盲區”,住房供給不足。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提供限價商品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以滿足其基本的居住需求。而畢業大學生族并未納入申請保障性住房的中低收入群體中,被排斥在“夾心層”。盡管當前部分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來解決畢業大學生的住房問題,但效果仍不是很理想,其住房難問題依舊很嚴峻。
1.有利于為大學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高校畢業生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理想抱負,他們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絕大多數都想留在大城市闖出自己的新天地。“安居才能樂業。”而當前畢業大學生由于工資低,購房困難,面臨不斷攀升的房價,沒有固定住所,難以全身心投入科技社會創新的發展。有效解決畢業生保障房的問題,可以為其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價值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

圖2
2.有利于防止人才流失,促進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大城市快速上漲的房價,讓原來意欲留在大城市的畢業生望房止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優秀的人才的培養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本,如果僅因住房問題讓這些人才離開,選擇回到二三線城市工作,那么這將減緩大城市新的創新速度。因此,解決畢業大學生的住房問題,利于防止人才流失,將未來城市的發展的突破點集中于人才的競爭,從而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配置。
3.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住房壓力,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畢業大學生保障性住房的破解,可以減少大學生的租房開支費用,為其提供良好的住所,減輕經濟負擔,留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追求滿足更高層次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在中國,住房問題不僅只是一代人問題,更多地波及到父母輩的問題,面對高昂的房價,很少人可以不靠父母的資助購買房子。但倘若是經濟條件差的家庭,父母工作不固定,養老社保無保障,這樣購房無疑是雪上加霜。
1.大力推行“房地產去庫存化”政策,增加中小型保障房供給。當前由于房價的飛速上漲,房地產市場出現一度的熱炒,誘使開發商建造大量的樓盤,但當前市場趨飽和狀態,導致大量的郊區城中村房閑置。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引導,大力推行“房地產去庫存化”政策,收購現成的住房,改造成中小戶型,滿足單身、年輕夫婦畢業大學生的多樣化住房需求,這樣一方面可以調整房地產市場的庫存結構,另一方面科有效增加保障房的供給量。
2.政府主導建立公寓化保障房,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增強滿意度。針對畢業大學生建設的保障性住房,應堅持政府主導,就業單位、房地產開發商、學生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機制建立符合畢業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公寓化保障房。公寓保障房的戶型設計以單室套、雙人間為主的配套建設為主,選址盡量靠近交通便利的地鐵、公交的地塊建設。物業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學校式公寓化管理模式,節約物業管理費用,及時反映問題,確保學生住房利益等到維護,增強學生的住房滿意度。
3.完善畢業生的保障房準入與退出管理機制。畢業大學生族是不同于農民工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收入會隨著工作時間與經驗、能力增長,因此保障住房對其只是一種過渡性的住房。因此,要嚴格畢業生的保障房準入機制,逐步放開戶籍限制制度,簡化申請保障住房的煩瑣行政程序,由就業單位開具證明,只要符合申請條件的畢業大學生族均可申請。同時,也要嚴格退出管理機制,政府可限定五年為一個期限,收入以提高到一定比例的不需租住保障房的畢業生應自覺申請退出,為新一屆畢業生提供住房機會,實現保障房新城代謝機制,提高利用效率。
4.建立專屬高校畢業生的保障房APP平臺,加大信息宣傳力度。目前來說,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的保障房政策尤其是立法體系并未建立,因此有些地方高校畢業生對其優惠政策并不知情,更不用說進行申請。建立專屬高校畢業生的保障房APP平臺,該平臺集聚各地保障房的政策信息、申請、材料與條件審閱、個人資信管理、工資動態監測、退出管理,畢業學生就可以通過該平臺上了解、申請,這樣可實現政府與學生的雙贏。
[1]鮑杰.畢業大學生住房租購選擇影響因素研究——以杭州為例[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5.
[2]張艷梅.新就業大學生公租房制度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9):96-97.
[3]徐菊芬,胡月,朱杰.新就業大學生的住房供需現狀及特征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調研[J].現代城市研究,2014,(10):95-99.
[4]劉玉昌,宋欣蔚,王蕊,等.新就業大學生過渡性租住公租房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7):232-234.
[5]李勇輝,帥曉玲.我國大學生城市住房問題淺探[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24-25.
[責任編輯 劉嬌嬌]
C913.7
A
1673-291X(2017)21-0050-02
2017-02-07
郭麗(1990-),女,山西忻州人,碩士,從事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