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 莊華烽 林長堃 蔡思清 王陪文 俞海明
1.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 2.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骨質疏松癥的最嚴重并發癥是骨折,盡管骨密度是評價骨折風險的最常用指標,但是跌倒是最強的引起脆性骨折的危險因子,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因素,肌肉量和骨量深受年齡影響,絕經后婦女肌力和骨密度下降與脆性骨折等有關。鍛煉可以有效提高絕經前和絕經后婦女的髖部和腰椎骨密度[1, 2]。因此肌骨關系值得研究,握力測量是評估肌力的簡單有效方法,握力是評估老年人活動能力和營養狀態的有效指標[3];DXA骨密度測定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我們對絕經后婦女握力與骨密度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們對120例絕經后女性患者進行DXA骨密度和手握力測量,納入標準:①自然絕經后女性。②以前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和維生素D補充。③無影響手握力測量的神經系統疾病和肱骨外上髁炎等。④能夠有效配合雙手握力測量。年齡:44~93歲,平均65.6±11.0歲;其中≤60歲組:42例,61~70歲組:43例,>70歲組:35例。
采用Hologic Discovery A DXA 骨密度儀,標準體位,機器精度<1%,精確度誤差: 變異系數(CV%) 為0. 25%。檢測髖部和腰椎骨密度。
測量前對患者進行正確握力測量的教育,手握力測量儀均使用手持式Jamar測力計(制造商PATTERSON MEDICAL),患者坐位,屈肘90°,每一側測量手握力3次,取優勢側最大握力作為分析數據。
最大握力:≤60歲組25.86±4.77 kg,61~70歲組23.37±4.64 kg, >70歲組16.63±5.40 kg。見表1。
骨密度測定:股骨頸:T>-2. 5,55 例,T≤-2. 5,65 例;腰椎骨密度:T>-2. 5,30例,T≤-2. 5,90 例。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的基本資料情況Table 1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注:P1:≤60歲與61~70歲比較;P2:≤60歲與>70歲比較;P3:61~70歲與>70歲比較
經單因素Person相關性分析證實最大握力與股骨頸和腰椎骨密度非常顯著相關(表2)。散點圖提示最大握力與股骨頸和腰椎骨密度呈非常顯著正相關(圖1~2)。
表2最大握力分別與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單因素Person相關性分析
Table2Univariate Person's analysis between handgrip strength and BM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項目股骨頸骨密度腰椎骨密度R值P值R值P值最大握力0 579<0 0010 405<0 001

圖1 最大握力與股骨頸BMD的關系R2=0.336,P<0.001,兩者呈正相關Fig.1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andgrip strength and FN BMD (R2=0.336, P<0.001)

圖2 最大握力與腰椎BMD的關系R2=0.164,P<0.001,兩者呈正相關Fig.2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andgrip strength and LS BMD (R2=0.164, P<0.001)
本研究證實在絕經后婦女,最大握力與骨密度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單因素Pe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最大握力與股骨頸和腰椎骨密度呈非常顯著正相關。
年齡是影響肌力重要因素,本研究證實在絕經后婦女手握力隨年齡增大而顯著降低,且年齡越大,肌力下降的速度越快。導致肌力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年齡增大后肌肉量下降有關,肌肉量在30歲以后,每10年丟失3%~8%且在60歲后加速[4]。Pasco等[5]證實髖部肌力減少與 瘦組織量(lean mass)減少有關。增齡也是導致絕經后婦女骨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Kanis等[6]報道股骨頸骨密度每降低一個標準差,髖部骨折風險增加2.6倍,但從50~80歲,骨密度下降僅使髖部骨折風險增加4倍,而實際上骨折風險是30倍,提示骨密度降低并不是導致骨折風險的唯一因素。骨結構惡化應該是增齡導致骨折風險上升的一個因素,我們前期研究證實65歲以前股骨頸骨密度下降速率較快,65歲以后速率減慢,但髖部骨結構惡化明顯,特別是皮質骨變薄[7-9]。骨外因素日益受到重視,許多脆性骨折患者均有跌倒史,其中95%的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是跌倒引起[10],Kannus等[11]認為在標準化年齡后,老年人低能量創傷骨折風險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跌倒風險升高所致。跌倒是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的最強危險因子,肌肉無力、平衡障礙和步態缺陷是導致跌倒的最主要的身體狀態因素,因此評估肌力十分必要,握力測量是被推薦用于臨床的最簡單的肌力測量方法,研究證實手握力能有效地反映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功能和下肢活動能力[12]。
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組成,肌骨相連,骨對機械刺激相當敏感,鍛煉可以將機械負荷傳遞給骨,促進成骨反應。研究證實增加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峰值骨量和皮質骨厚度[13]。Pasco等[5]報告屈髖肌力和髖外展肌力與髖部骨密度呈正相關。Kim等[14]報道優勢側低握力與腰椎、股骨頸和全髖骨密度降低有關,且不能用BMI、活動水平、年齡、吸煙或絕經時限的不同來解釋。本研究證實握力與腰椎和股骨頸的骨密度均呈顯著正相關。Kim等[2]報告通過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腰椎、股骨頸、Ward三角和轉子區骨密度,阻力和綜合運動訓練可能更有利于骨密度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骨質疏松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絕經后女性肌力降低[15]。作者認為握力測定是評估肌力的有效方法,肌力越大,骨密度越高。因此在骨質疏松的防治中,應該重視維生素D的補充和提升肌力的訓練,通過增強肌力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和提高骨密度,進而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制定有效的體育鍛煉項目有助于全民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