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潤梅 王志恒 劉 琰 李佩芳 通訊作者:賈躍進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針刺加耳穴貼壓療法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
武潤梅 王志恒 劉 琰 李佩芳 通訊作者:賈躍進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失眠;針刺;耳穴貼壓療法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目不瞑”“不得臥”“不得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臨床中有失眠患者覺得中藥口感不佳,不愿口服中藥,加之煎藥麻煩費事,不能長期堅持口服中藥治療。西藥治療失眠主要采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但其副作用大,有成癮性和依賴性。筆者經過臨床實踐觀察發現,針刺加耳穴貼壓治療失眠可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愈率。現報道如下。
80例病例均來自2012年3月—2016年6月就診于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賈躍進名老中醫失眠門診并符合納入標準的原發性失眠患者。采用Dolls臨床病例隨機表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針刺組)和觀察組(針刺加耳穴貼壓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45歲;平均病程為27個月。觀察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48歲;平均病程為30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中有關原發性失眠癥的診斷標準。原發性失眠癥:①以睡眠障礙為主要癥狀,其他癥狀均繼發于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③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活動效率下降,或妨礙社會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心理障礙癥狀的一部分。
中醫診斷標準[1]:①入寐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連續4周以上,甚至徹夜難眠。②常伴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③經各系統及實驗室檢查,未發現有妨礙睡眠的其他器質性病變。
病情診斷標準[3]:①輕度失眠為睡眠時常覺醒或睡而不穩,晨醒過早,但不影響工作。②中度失眠為睡眠不足4 h,但尚能堅持工作。③重度失眠為徹夜不眠,難以堅持工作。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70周歲,具有原發性失眠的典型癥狀,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性別不限。②曾服藥物(包括中西藥)治療無明顯好轉,或病情反復,遷延不愈,或雖用鎮靜藥物,但已停藥。③輕度及中度失眠患者。④既往無智力障礙,能準確理解檢測量表內容并能配合治療者。⑤3個月內未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
對照組:根據證型分型及選穴原則,給予單純針刺治療。治療選取神門、百會、安眠、四神聰、內關、三陰交、太溪,配合辨證加減取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休息2 d,4周為1個療程。
觀察組:在針刺治療的同時給予耳穴貼壓治療。針刺治療選穴同對照組,同時給予耳穴貼壓療法。耳穴選擇內分泌、神門、心、腎、肝、脾等穴,配合辨證加減取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于左耳或右耳相應穴位,3 d后換另一只耳,每日按壓7次(早、午、晚飯前后及晚上睡覺前),每次5 min;3 d后換另外一只耳,10次為1個療程。
兩組均治療4周,4周后進行統計分析。
1.療效評定標準[2-3]。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者。
2.結果:治療后,患者失眠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經χ2檢驗,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失眠病因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稟賦不足等,其病位在心,病性有虛實之分。賈躍進主任醫師認為失眠治療總則以和陰陽,調氣血為主[4]。故不論是中醫遣方用藥還是針刺及耳穴貼壓治療失眠,都注重和陰陽,調氣血,力求治病求本。
針刺療法治療失眠歷史悠久,具有安全、副作用少、療效肯定的特點,在辨證取穴上也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目前,臨床中除針刺外,多種中醫外治療法被廣泛運用,并取得較好的療效,如耳穴療法。耳穴療法可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恢復臟腑平衡,因而常用于治療各種功能性疾病,如失眠。尉遲靜[5]創立“耳微經絡”理論,有效地將耳區與機體經絡系統結合在一起,使兩套系統在統一循經取穴理論的指導下更有效地進行臨床運用。耳穴神門、皮質下、交感、枕和垂前都是睡眠調節中樞區域的對應刺激點,通過傳入和傳出的神經信號在中樞區域整合來調節睡眠。耳穴心、腎、脾、肝對應調節各器官功能,耳穴內分泌對應人體內分泌系統,參與調節睡眠相關的神經遞質的釋放。各組耳穴相互配合,從不同的途徑實現睡眠時間和質量的全面改善[6]。耳穴治療失眠癥常用的耳穴點依次為神門、心、皮質下、腎、交感、枕、脾、內分泌、肝及垂前[6]。
臨床研究證明,耳穴貼壓治療失眠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能夠明顯減輕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患者易接受、無痛苦,且治療無化學性、藥物性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鎮靜劑的作用,是純粹的自然療法,操作方法簡便,適宜普及推廣應用,對目前都市人的“亞健康”狀態有明顯的防治意義,符合中醫提倡的“治未病”思想,能有效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針刺配合耳穴貼壓能起到協同療效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潛力和遠大的市場前景。但目前針刺加耳穴貼壓療法治療失眠大多停留在臨床觀察層面,深層次的機制研究較少,缺少動物實驗的論證;另一方面缺少流行病學方法的研究,臨床觀察時間較短(1~2個月),故以上兩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19.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武潤梅,李佩芳,王艷,等.賈躍進主任醫師辨證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病案舉隅[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0):33-34.
[5]尉遲靜.耳微經絡客觀存在及其臨床意義[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1986,9(1):24.
[6]蘭穎,吳曦,吳利,等.古今理論結合談耳穴治療失眠的選穴規律[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2):42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30973700)
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