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華,柯海,魏穎楠,郭婧,徐鴻燕,胡晶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 100010;2.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北京 100010
論著·臨床研究
1010 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醫證型分布及妊娠結局相關因素分析
黃玉華1,柯海1,魏穎楠1,郭婧1,徐鴻燕1,胡晶2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 100010;2.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北京 100010
目的 探討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醫證型的分布規律,分析其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方法 納入 1010例早期先兆流產住院患者,采用 Excel2010 建立數據庫,采集患者年齡、既往月經情況、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發病節氣、發病時孕周、中醫證型及妊娠結局(出院時間≥3 個月),分析中醫證型的分布規律,以及影響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結果 1010 例患者中,腎虛證 762 例(75.4%),血熱證 178 例(17.6%),氣血虛弱證 40 例(4.0%),血瘀證 15 例(1.5%),肝郁證 15 例(1.5%)。不同證型在各年齡段、孕周間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證型的既往月經情況、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發病節氣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隨訪 698 例,其中妊娠成功 567 例(81.2%),妊娠失敗 131 例(18.8%)。不同妊娠結局的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6)。妊娠結局與年齡存在相關性(P=0.012,OR=1.063),與證型、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發病時孕周無明顯相關性。結論 腎虛證為早期先兆流產最主要證型,證型分布與患者年齡段及發病時孕周有關,年齡是影響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
早期先兆流產;中醫證型;妊娠結局
早期先兆流產指妊娠 12周以內,出現陰道少量流血,或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持續數日或數周,無腹痛或有輕微下腹脹痛、腰痛及下腹墜脹感。經休息及治療后病情好轉,可繼續妊娠;經治療病情無好轉,出血量多,腰腹痛加重,可發展為難免流產。先兆流產的發病率為 10.0%~18.0%,其中 65.0%~80.0%的自然流產發生在妊娠 12 周內[1]。早期先兆流產屬中醫學“胎漏”“胎動不安”范疇。《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提出“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脈經》首次記載“胎漏”之名。《金匱要略》當歸散和白術散,《醫學衷中參西錄》壽胎丸,均為安胎養胎名方。本文對 1010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初步探討本病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分析影響早期先兆流產妊娠結局相關因素,為本病臨床診治和預防提供參考。
1.1 數據來源
所有病例均為 2012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0 月 31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婦科(以下簡稱“我科”)住院患者,入院第一西醫診斷為“先兆流產”[2]、第一中醫診斷為“胎漏”或“胎動不安”[3],出院時間均≥3 個月,共 1086 例。排除登記號錯誤、登記號與患者姓名不符、無法溯源等 76 例,最終納入 1010 例。
1.2 數據庫建立與整理
采用 Excel2010 建立數據庫,根據我科優勢病種入院登記表登記號收集患者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既往月經情況、流產史、不良妊娠史、發病節氣、發病時孕周、中醫證型。并進行隨訪,獲得妊娠結局。
1.2.1 年齡 患者年齡 21~46 歲(取整數)。根據《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對女性生理特點的描述,以7 歲為單位劃分年齡段,即 21~27 歲,28~34 歲,35~41 歲,42~46 歲。
1.2.2 中醫證型 指患者入院首次辨證分型。參照《中醫婦科學》[3]及《22 個專業 95 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4]制定,共分為腎虛證、血熱證、氣血虛弱證、血瘀證和肝郁證5個證型。
1.2.3 既往月經情況 包括月經規律、月經先期、量少、量多、月經紊亂、月經后期、月經先后不定期、崩漏等。除月經規律外,其他的月經情況例數較少,故將月經情況分為月經正常和月經異常2類。
1.2.4 流產史 包括藥物流產史和人工流產史,根據流產0次、1次、≥2次,共分為3組。
1.2.5 不良妊娠史 包括胚胎停育史、自然流產史、生化妊娠史、宮外孕史。根據不良妊娠0次、1次、≥2次,共分為3組。
1.2.6 發病時孕周 妊娠前月經規律者,將入院時的停經天數換算為孕周(孕周按整數計算)。
1.2.7 發病節氣 將 24 個節氣分為 6 個時段,稱之為“六氣”[5],即:風(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熱(清明、谷雨、立夏、小滿)、火(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濕(立秋、處暑、白露、秋分)、燥(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寒(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2.8 妊娠結局 對患者進行隨訪。持續妊娠或已分娩為成功,胚胎停育或流產為失敗。無法聯系者(如患者電話變更、錯誤或拒接等)列為失訪。
1.3 觀察指標
1.3.1 中醫證型分布規律 分析中醫證型與年齡、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發病時孕周、節氣的關系。
1.3.2 妊娠結局相關因素 剔除失訪患者后,分析妊娠結局與年齡、中醫證型、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發病時孕周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 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證型分布規律
1010 例患者中,腎虛證 762 例(75.4%),血熱證 178 例(17.6%),氣血虛弱證 40 例(4.0%),血瘀證 15 例(1.5%),肝郁證 15 例(1.5%)。
2.1.1 證型分布與年齡的關系 1010 例患者中,28~34 歲為早期先兆流產高發年齡段,共 664 例(65.7%)。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虛證所占比例逐漸增加,42~46 歲均為腎虛證。血熱證比例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各證型在不同年齡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見表 1。

表 1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年齡比較[例(%)]
2.1.2 證型分布與既往月經情況的關系 1010 例患者中,妊娠前月經正常 620 例(61.4%),月經異常390 例(38.6%)。腎虛證在月經正常或月經異常組均最高。各證型在不同月經情況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 2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既往月經情況比較[例(%)]
2.1.3 證型分布與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的關系1010 例患者中,有流產史者 364 例(36.0%),見表 3;有不良妊娠史者 562 例(55.6%),見表 4。腎虛證在任何流產次數組或不良妊娠次數組所占的比例均最高,隨著不良妊娠次數的增加,腎虛證所占比例有增加趨勢,血熱證呈下降趨勢。各證型在不同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 3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流產次數比較[例(%)]

表 4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不良妊娠次數比較[例(%)]
2.1.4 證型分布與發病節氣的關系 立春開始,按時間順序,將 24個節氣分為相等的 6個時段,稱之為“六氣”(風、熱、火、濕、燥、寒)。腎虛證在任何節氣組所占的比例均為最高。各證型在不同節氣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2.1.5 證型分布與發病時孕周的關系 1010 例患者中,妊娠前月經正常者 620 例。孕周 4~7 周發生早期先兆流產者 543 例(87.6%),其中腎虛證 424 例(68.4%)。各證型在不同孕周間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 6。

表 5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發病節氣比較[例(%)]

表 6 不同證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發病時孕周比較[例(%)]
2.2 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
1010 例患者中,隨訪 698 例,失訪 312 例。隨訪患者中妊娠成功 567 例(81.2%),妊娠失敗 131 例(18.8%)。不同妊娠結局的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6)。妊娠成功率最高為腎虛證(82.3%),血瘀證最低(57.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妊娠結局患者的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 7 各相關因素在不同妊娠結局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分布[例(%)]
采用多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以妊娠成功作為因變量,年齡、中醫證型、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不同妊娠結局與年齡具有相關性(P=0.012,OR=1.063),即隨著年齡增加,妊娠失敗的可能性增加。見表8。

表 8 妊娠成功多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
3.1 腎虛證是早期先兆流產最主要的證型
《中醫婦科學》[4]認為早期先兆流產的主要病機為沖任損傷、胎元不固。我科將其分為腎虛證、血熱證、氣血虛弱證、血瘀證和肝郁證共 5 種證型[4-5]。
1010 例患者中腎虛證 762 例(75.4%),表明腎虛為導致早期先兆流產最主要的病因。腎主生殖,主藏精氣而系胞胎,為先天之本,亦為天癸之源、沖任之本。腎虛則沖任不固,發為胎漏、胎動不安。古今醫家論治本病多重補腎,如《女科經綸》引女科集略說:“女之腎脈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若腎氣虧損,便不能固攝胎元。”《傅青主女科》曰:“夫婦人受妊,本于腎氣之旺也,腎旺是以攝精。”《醫學衷中參西錄》云:“男女生育皆賴腎氣作強,腎旺自能蔭胎,腎氣盛則胎元固,自無胎漏、胎動不安之慮。”曾誠[6]、許小鳳[7]、李肖鳳[8]等對先兆流產中醫證型分布的研究結果也以腎虛型為主。
本研究中除腎虛證外,其他證型依次為血熱證(178 例,17.6%)、氣血虛弱證(40 例,4.0%)、血瘀證(15 例,1.5%)和肝郁證(15 例,1.5%),其中血瘀證和肝郁證例數少,而血瘀證為臨床常見證型。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血瘀證診療規范的對應方藥是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加減,方中的桂枝、牡丹皮、桃仁均為活血化瘀藥,為妊娠慎用藥[9]。盡管中醫有“有故無隕亦無隕也”之說,但從醫療安全考慮,實際用藥時仍多有忌諱。另一方面,早期先兆流產的血瘀證或肝郁證常與腎虛證并見,故入院首次辨證多納入腎虛證,血瘀證或肝郁證則作為兼夾證處理。
3.2 早期先兆流產證型分布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證型在不同年齡間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28~34 歲,即《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所謂“四七”年齡段,其特征為“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是生育的最佳階段,也是本病的高發年齡段。隨著年齡增長,生殖功能自然衰退,體現在臨床即腎虛證比例呈上升趨勢,本研究中 42~46 歲患者全部為腎虛證。另一主要證型為血熱證,隨著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提示在本病臨床診療中,由于年齡的不同應注意腎虛和血熱的偏重,從而斟酌補腎藥和清血分藥的應用比例。從治未病的角度,亦可對患者的飲食等提供指導意見。
從孕 4~9周證型分布可以看出,孕周越小,腎虛證所占的比例越大,而血熱證與此相反。腎主生殖,任主胞胎,沖任之本在于腎,腎虛沖任不固,無力系胎,故胎漏、胎動不安諸癥早現;而妊娠后陰血下聚以養胞胎,隨著孕周增加胚胎增長,陰血不足相對明顯,故血熱證的比例增加。孕 4~5周即入院保胎者,多見于既往有不良妊娠史、或年齡偏大、或試管移植后妊娠者,此類患者保胎意愿強,從病史推斷,多有腎虛因素存在。
3.3 早期先兆流產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中,對年齡、中醫證型、流產次數、不良妊娠次數、既往月經情況、孕周等因素與妊娠結局的關系進行分析,不同妊娠結局的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6)。在此基礎上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妊娠結局可能的影響因素,年齡和妊娠結局之間具有相關性,即隨著年齡的增加,妊娠失敗的可能性增加。
楊洋等[10]通過研究 136 例先兆流產患者年齡、既往流產次數與保胎結局的研究發現,年齡≥35 歲的患者較年齡<35 歲的患者保胎治療后成功率低,既往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次數對先兆流產患者保胎結局無明顯影響。劉玉昆等[11]對 168 例早期先兆流產影響妊娠結局的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孕婦年齡、出現先兆流產癥狀的時間、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可反映先兆流產患者的安胎結局,而孕婦的既往孕產史、體質量、體質指數、出現癥狀后一定時限內的就診時間與入院時間則對安胎結局無明顯影響。許琳等[12]對 338 例早期先兆流產妊娠結局相關因素分析認為,年齡、輔助生殖技術、既往自然流產史、既往宮腔操作次數、先兆流產時合并陰道炎的情況均為影響先兆流產保胎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上述各研究與本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均認為年齡是影響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與本文一致。年齡作為影響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對臨床有兩方面的指導意義:一是應加強對育齡婦女的宣教,充分認識晚育對生育可能造成的影響;二是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者,建議中西醫結合積極保胎治療。
[1] SUN H L, LI X T.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 fect of dydrogesterone and progesterone capsule in t reating threatened abor tion[J].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2014,27(13):992-997.
[2]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7-69.
[3]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210-211.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22 個專業 95 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合訂本)[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542.
[5] 張德山,賀娟,高思華,等.“北京 24 節氣”的氣候特征分析[J].中醫雜志,2010,51(增刊 2):35-37.
[6] 曾誠,岳明明,羅頌平,等.試論先兆流產的中醫證型分布規律[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8):5-7.
[7] 許小鳳,朱蘊璞,葛華,等.1315 例早期先兆流產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5,47(5):37-40.
[8] 李肖鳳,李偉莉,張濤.300 例先兆流產中醫證候調查分析[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1):28-30.
[9]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76,276-277.
[10] 楊洋,丁莉莉,紀學芹.先兆流產患者年齡、既往流產次數與保胎結局的關系[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2):229-231.
[11] 劉玉昆,鄺健全,張建平.影響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安胎結局的多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3,24(增刊 1):161-163.
[12] 許琳,吳玲,林強,等.影響先兆流產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5):653-655.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regnancy Outcome of 1010 Cases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HUANG Yu-hua1, KE Hai1, WEI Ying-nan1, GUO Jing1, XU Hong-yan1, HU Jing2(1. Beijing Hospital of TCM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0, China; 2.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 Beijing 100010,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TCM syndromes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regnancy outcome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1010 hospital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Excel2010 was used to establish database in order to collect gener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age, menstrual history, times of abortion and adverse pregnancy, incidence of solar term and pregnancy week, the type of TCM syndromes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at least 3 months after being out of hospital) of patients.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TCM syndrom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regnancy outcom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010 cases, 762 cases were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75.4%); followed by blood heat syndrome, a total of 178 cases, accounting for 17.6%;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 a total of 40 cases, accounting for 4%; blood stasis syndrome, a total of 15 cases, accounting for 1.5%; liver stagnation syndrome, a total of 15 cases, accounting for 1.5%.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pregnancy week (P<0.01).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menstrual history, times of abortion, times of adverse pregnancy, and the incidence of solar term (P>0.05). Among the 1010 cases, follow-up to 698 cases, 567 cases were successful pregnancies, accounting for 81.2% of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131 cases were failed pregnancies, accounting for 18.8% of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it found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P=0.026). The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related to the age groups (P=0.012, OR=1.063), and it was not related to TCM syndromes, times of abortion, times of adverse pregnancy, menstruation, pregnancy week. Conclusion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is the main syndrome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is related to the age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pregnancy week of patients. Age of patients is the related factor affecting the pregnancy outcome.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TCM syndromes; pregnancy outcome
10.3969/j.issn.1005-5304.2017.08.006
R271.942.1
A
1005-5304(2017)08-0022-05
2017-02-20)
(
2017-02-25;編輯:季巍巍)
胡晶,E-mai l:huj ingeb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