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

《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
潘維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年04月
中國憑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為什么人們又感覺危機四伏?為什么中華歷代政府都強調對百姓的“責任”和“道義”?共產黨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設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資本家和資本?為什么說“大家庭”觀點是中華萬世一系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什么政府能辦大事卻管不了億萬家庭的小事?為什么說決定“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是民心?如何實現老百姓養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國農村貧困的根源是什么?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誰?農地應該“流轉集中”到誰手里?
本書縱論21世紀的世界大勢,以貫通中西的視野聚焦中國真問題。書中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從中國悠久的“民本”政治傳統中汲取精華,提高組織社會和群眾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對社會主義理論和話語推陳出新;探討了當前國家治理的核心任務;討論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關于土地流轉方向等關鍵問題。
書中提出,人類生產方式正面臨第二次大轉折,由此帶來“生產資料所有權”的衰落與“知識產權”的崛起,“代議民主”的衰落和“群眾民主”的崛起。書中鮮明批判了“制度決定論”,提出黨和政府應強調問題意識和政策導向,抓主要矛盾,在辦好經濟建設的“大事”的同時,以社會主義的方式組織人民辦好養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書中分析了科層系統的優劣,提出重建社區扁平組織,強化科層系統與扁平組織的溝通,乃是我國的“久安之道”。
《執政條件下黨的意識形態建構》
杜旭宇程洪寶等著
人民出版社
2017年04月

本著作講述了:政黨意識形態建構是實現意識形態認同的前提。政黨建構意識形態,首先明確其為了誰、然后明確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由誰做。因此,政黨意識形態是由價值性要素、目標性要素、策略性要素、主體性要素構成的。中國共產黨建構意識形態,首先確立契合人民群眾基本要求的價值取向,然后建立合規律性的、包容性強的目標體系,后選擇具有連續性、開放性的實施路徑,在此過程中通過建設具有先進性的政黨以推動意識形態建構。

《脫貧攻堅》
中央組織部干部教育局等編
黨建讀物出版社
2017年04月
為使廣大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發展理念,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中央組織部干部教育局組織編寫了“新發展理念案例選”叢書。劉云山同志對叢書第一本《領航中國》作出重要批示,給予充分肯定。
《脫貧攻堅》是該套叢書的第二本,書中案例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法規局、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從全國征集的數百個案例中精選而來,分為綜合施策脫貧、發展生產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脫貧、發展教育脫貧、社會保障兜底、抓黨建促脫貧七大部分,共有37個。
這些案例,典型性強,大多可復制、可推廣,內容生動鮮活,解讀深入淺出,尤其突出脫貧之“術”,其所彰顯的真招、實招、硬招,所呈現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成功經驗,對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