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新
山東國企要勇當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
□ 本刊記者 張新

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斌(右)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本刊訊“國有企業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必須勇當排頭兵、勇當主力軍。”6月19日,省國資委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意見。會后,山東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斌就我省國企國資系統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參與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接受山東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臺、山東國資雜志記者采訪時說。
“省國資委黨委從我開始,每一名黨委委員,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各省管企業黨委的監督。各省管企業黨委從黨委書記、每一名黨委委員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把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扛起來。”張斌對與會人員強調。各級黨員干部要嚴格履行“一崗雙責”,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把抓好國企黨建作為應盡之責、份內之事。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進一步明確黨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和運行規則,盡快將省管企業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寫入章程,建立健全有效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運行規則,推進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張斌指出,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手抓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明確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向重點,激發新舊動能轉換的內生活力。
扎實推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圍繞以“四新”促“四化”要求,大力實施傳統資源型產業轉型、功能性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三大工程,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信息產業、能源原材料、海洋經濟、現代農業、文化產業、醫養健康、旅游產業、現代金融等十大新興產業集聚,向對新舊動能轉換具有支撐保障作用的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集聚。
積極推動我省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優秀民營企業等行業領先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研究實施開放式、市場化、國際化并購重組的有效途徑。
堅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去產能、去杠桿、除“僵尸”,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從劣勢企業退出,按期完成國有煤炭、鋼鐵等企業去產能任務。制定國有資本投資負面清單,嚴控新增投資項目進入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高風險業務和低端低效產業。具備條件的企業要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多措并舉降低企業財務杠桿。
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在規范運行、有效運轉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專職外部董事制度、加大派出力度,力爭2020年年底前,全面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外派監事會全覆蓋,基本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依據契約落實職權、實施考核、兌現薪酬、規范任免。
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壓縮企業管理層級,健全長效激勵機制,力爭2018年年底前,省管企業實質性管理層級原則上壓縮到三級以內,基本建立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中長期激勵體系,對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采取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加快制定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對非上市企業采用增量獎股、超額利潤提成、分紅權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核心人才實施有效激勵。
研究建立支持資產證券化的工作機制,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和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積極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整體上市和主營業務上市,推動培育一批上市后備資源。到2020年年底前,力爭3戶以上省屬國有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上市,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提高到60%以上。首批58戶試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穩妥推進,切實抓好員工持股試點工作。
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和政府合理分擔成本的機制,力爭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國有企業辦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分類處理、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及統籌外費用清理等改革任務。

省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現場
張斌強調,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和創新驅動戰略,夯實新舊動能轉換的智力支撐,增強新舊動能轉換的持久動力。面向國內外公開遴選一批優秀年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建立企業家后備人才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有企業家隊伍。制定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專項計劃,建立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工作目標責任制。
同時,圍繞戰略發展和市場需求,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引導各類創新要素聚集。落實好“四視同三激勵一獎勵”的創新激勵政策,研究建立完善促進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分配機制,推動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打造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雙創”示范基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立國有企業與中國科學院等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機構的合作對接常態化機制,推動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我省實現產業化。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