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冬
(連云港開發區高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67)
?
淺談鄉村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困難及改進策略
劉冬冬
(連云港開發區高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67)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本文闡述了演示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從個人角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和體會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措施和建議,以供參考.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困難;改進
課 題:本文為連云港市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年度第(十一)期“鄉村教師專項課題”-“小班化背景下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策略研究”(編號:lygJK11-XZ396)研究成果.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中最常用、最直接、最基本的物理實驗,做好演示實驗意義重大.通過統計,理科高中生要學習近55個演示實驗,而非理科生也需學習26個演示實驗,正確認識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尋找改進策略非常有必要.
當前,新課改已經走過了十多年,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遇到時間不夠時,往往演示實驗就被教師放棄了.而且存在好學校器材設施完備,但利用率低以及鄉村薄弱學校連器材都不達標等問題.具體困難如下:
1.器材不全.當前,名校的配套設施完備,且能及時更新,開展演示實驗教學主要欠缺的是認識;而對于鄉村薄弱高中來說,實驗器材往往不足.器材設施不全對高中物理教學是相當致命的硬傷,沒有器材,光靠“講”實驗是行不通的.
2.時間不足.目前,一般的高中物理每周4節課,主要學習時間在高一高二,高三基本用來復習,扣除節假日及考試時間,每學年至多120節課,在這么少的課時里要完成四五本教材約十五章70多節內容,難度很大.有學校周課時只有3節甚至2節,老師為了搶進度,只有對演示實驗“割愛”.
3.方法單調.目前演示實驗教學多以老師的“教”為主.在演示中,有的用語言描述代替演示實驗操作,有的是自己做,自己讀,學生們僅僅觀看,這就會引起學生的疑惑,仿佛實驗數據不是來自實驗本身,而是來自于老師的設計和安排.這些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學生科學研究態度的養成.
4.學生不重視.高中生由于學業壓力較大,很少有學生能主動分配自己的學習任務,都是根據教師的引導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沒有教師的引導,多數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語數英就行,很難對演示實驗引起重視.
1.充分準備,提高演示效果.
演示實驗的效果,主要看它能否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物理實驗操作必須要成功,且須現象明顯.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確保演示效果良好,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視度.
如:在選修物理3-2中,有一個演示實驗室關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發生偏轉的.在陰極射線管內,兩側加上磁極,通電后,電子流會發生偏轉.這個實驗現象雖然明顯,但是不容易觀察到,教師在暗室中演示,或通過放大設備將其放大,否則這樣的實驗將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變演示為課堂探究,讓學生參與體驗.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多是驗證性實驗,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可把一些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并思考“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沒有其他或更好的方法?”,以此滲透物理實驗思想,啟迪學生思路,創新學生思維.
比如“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實驗,教材是從實驗探究人手,引導學生追尋碰撞中的“不變量”(如圖1).教師可以對原有的實驗裝置加以改進(如圖2).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得到的實驗數據,找出碰撞中的不變量.實踐表明,這比單純的講授效果更好,學生的印象也更深.當前,各校都在推行小班化教學,這也為學生參與操作演示實驗提供便利.

圖1 圖2
3.加強邊教邊實驗,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
當前,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主要還是穿插在每節教學內容中進行,在教室中完成.教師可以采用“邊教邊實驗”教學方式.邊教邊實驗就是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分析、推理或者邊講原理邊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或者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邊動手邊做實驗、邊分析、歸納總結來驗證規律或探索規律的授課模式.邊教邊實驗可以擴大師生在課堂內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在教師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增加學生自己動手、自行操作、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主動探求知識.
4.合理運用多媒體,模擬演示.
物理實驗中有許多無法演示的宏觀的、微觀的、理想化的物理過程.我們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逼真的模擬,靈活地放大或縮小物理場景,將物理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于學生眼前,使學生認識加強,理解透徹.
例如,對于“LC電磁振蕩電路”的振蕩過程分析,可以應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展現了隨著電容充放電的進行,LC回路中的電場能和磁場能之間的周期性變化,振蕩電流的大小和方向變化的全過程,安全逼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維高度活躍、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狀態.
對于可見度小,不易觀察的實驗,如水波的干涉、衍射現象,用發波水槽借助投影儀演示,既起放大作用,又使其有動感,使學生看到清晰的干涉條紋.為了更容易理解波的疊加原理,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制作一條直線上兩傳播方向相反的兩列波的疊加,模擬的疊加曲線形象直觀,教學效果良好.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為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這對物理的各種題型的實驗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多媒體教學僅僅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和補充;能夠完成的演示實驗,一定不要用計算機模擬,不可步入“以假代真”的誤區.那樣會重蹈“講實驗”的覆轍.
[1]劉青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探究[J].物理教師,2011(10):4-7.
[2]李文焱.談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07(8):166-167.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5-01
劉冬冬(1982.12-),男,出生,中學物理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及實驗教學.
G632
B
1008-0333(2017)18-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