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對萃取中萃取劑毒性大等不足進行了實驗探析,改變用堿水反萃取酸化提取的方法。實驗現象明顯,非常適用于課堂演示及學生實驗。
關鍵詞:碘的提取;實驗改進;萃取劑
一、實驗存在的問題
人教版《化學必修1》的實驗1-4中采用溶劑萃取法,利用CCl4萃取碘的飽和水溶液中的碘單質,具體操作是:往分液漏斗中倒入10 mL碘的飽和水溶液,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蓋好玻璃塞,振蕩,靜置。
出現的現象:振蕩前溶液分層,上層黃色,下層無色透明、油狀;振蕩后溶液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現象解釋及結論: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事實上,實驗中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沒有再進一步分離出碘單質,不能給學生完整展示物質的分離。同時,選用四氯化碳作為萃取劑也不夠理想。四氯化碳作為有機萃取劑雖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四氯化碳易揮發且有毒,室內四氯化碳的濃度在160 mg/m3~200 mg/m3就導致實驗者中毒。另外,四氯化碳是消耗臭氧層的因素之一,其消耗臭氧的能力強過氟利昂。綜合以上因素,筆者提出改進以便克服以上不足。
二、實驗改進創新
1.萃取劑的改進
經查閱有關資料,選擇二氯甲烷為萃取劑較為理想,二氯甲烷的優點:①低毒。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僅為四氯化碳毒性的0.11%。如果發生嚴重的中毒危險時應立即脫離接觸并移至新鮮空氣處,一些中毒癥狀就會得到緩解或消失,不會引起持久性的損害,工作場所最高容許濃度為1740 mg/m3;②二氯甲烷進入大氣中會和氫氧自由基反應而發生分解,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氯化氫,幾乎不殘留在大氣中,且分解速率快;③沸點更低,更容易分離碘的二氯甲烷溶液而得到碘單質。
2.分離方法的改進
在現行中學化學實驗室所具備的條件下,較為理想的是用堿水反萃取酸化提取的方法,該方法為了防止在氧化過程中出現過氧化現象,對溶液中所加入的硫酸提出嚴格控制,如濃度不宜過大,體積宜小。一旦硫酸濃度過大,稀釋過程中也存在危險。
分層后,先打開上玻璃塞,再將下面的活塞擰開,使下層液體慢慢流下(二氯甲烷層),轉移至直徑為150 mm的培養皿中。再用電吹風機吹,加快培養皿中二氯甲烷揮發,按冷風—熱風—冷風的順序,得到紫黑色固體。
三、實驗驗證
1.實驗目的
(1)證明二氯甲烷作為萃取劑能達到分離、純化或富集的目的,同時與四氯化碳相比對人體傷害較低。
(2)改變堿水反萃取酸化提取法,使用電吹風加快氣流、增大二氯甲烷溶液表面積等措施加快萃取劑揮發而使分離更容易。
2.實驗儀器及試劑
儀器:分液漏斗、燒杯、鐵架臺(帶鐵圈)、量筒。
藥品:碘的飽和水溶液、二氯甲烷、淀粉溶液。
3.實驗效果
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用二氯甲烷代替CCl4效果基本一致,且保證了實驗者的健康。
四、改進的意義
筆者認為改進后的實驗有以下優點:
化難為易,操作更簡單,現象明顯,便于推廣。經過多次實踐證明:無論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無一例外均成功。
改變實驗條件不需采用NaOH強堿反萃取萃取劑的碘,節能減排,同時也能降低對實驗者的危害。
五、知識拓展
苗鈞魁用活性炭吸附法回收碘,經過原料液一系列處理后,活性炭的吸附率達到77.4%,碘的總回收率為73.4%.同時活性炭可以循環使用,化學藥品的使用量也少,成本低,可以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滿旭,陳運秀.對高中化學實驗使用有機萃取劑的建議[J].實驗與創新思維,2008.
[2]苗鈞魁,冷凱良,許洋,孫偉紅.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海帶化工提碘廢水中的碘[J].無機鹽工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