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
摘 要:語文學科是基礎中的基礎,近年來,高考改革也愈來愈重視語文,甚至有種說法“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今年,應這種大勢所趨,《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電視節目也隨之熱播,深受人們青睞。然而,語文教學在很多時候依然遭遇現實中的“尷尬”,通過近兩年對于晨誦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堂實踐與研究,認為對于學生語感培養和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顯著,現將心得總結一二。
關鍵詞:晨誦;整本書閱讀;語感
古人云:“一日之計在于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秉承新教育實驗的觀點:“晨誦之目的不在于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也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于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于通過晨誦,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弊?015年,學校統一指定了一本集古典詩詞、兒歌、兒童詩與現代詩歌為一體的經典晨誦讀物——《日有所誦》,不再拘泥于以往單調重復地背誦人教版教材上指定的篇目,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晨誦的內容。孩子們每天清晨與經典詩歌結伴,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空靈,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并以此開啟一天的學習。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誦讀能力,增強孩子們自信心和積極性,我們班晨誦時的領讀同學不固定,是在前一天或上一周晨誦時聲音洪亮、態度端正、用心又用功的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此舉極大地激發了一部分孩子的上進心,每天早晨在我進教室巡視時,就已經看到小小領讀者組織著提前到校的同學們開展早讀,秩序井然。晨誦的時間既短暫又寶貴,也有一小部分同學在早讀時發生遲到、不大聲讀或做其他事情的現象,因此我通過中肯的評價、熱情的鼓勵和多變的方式讓學生找到自信、找到勇氣、找到學習的熱情。還設立小組長來進行督促和幫助,隨時點名提醒,并在課后及時與家長聯系溝通,反復強調晨誦的重要性,保障每天晨誦活動的順利開展。學生對每天的早讀都充滿期待,提高了他們一整天學習的熱情與信心。
如果把晨誦作為書香之旅的前奏,那么整本書閱讀課就是其中一個濃墨重彩的樂章。我校把整本書的閱讀納入語文課堂,每周一小時整本書閱讀課,按讀書進度分為導讀課、推進課、交流課和總結匯報課。在語文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交流、討論、賞析。我帶著學生開始大量閱讀高水準的課外書籍,我動員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近兩年的堅持,我逐漸看到學生和家長的變化,絕大多數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間,在自習課上我都能捕捉到他們如癡如醉閱讀的身影。而家長們則更加配合我的工作,信任我,理解我,甚至連班級其他工作都能更好開展了。而我原本也是個愛讀書的人,但閱讀書籍的范圍特別狹隘,僅限于小說或者傳記,對于兒童文學知之甚少,在做了整本書閱讀項目后,我接觸到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學視野變得開闊,更理解孩子的內心,不再局限于一個教小學語文課本這樣的小格局里。
就這樣,我們徜徉書海,手拉手去《塔克的郊外》,在露朵的夢中參與了一場《動物大逃亡》,和伙伴們一起圍觀《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同雷伊一起寫信給《親愛的漢修先生》,我們和《彼得潘》交朋友,與《愛麗絲夢游奇遇》,同《尼爾斯騎鵝旅行》,隨著凡爾納暢游《海底兩萬里》……兩年的時光里我們讀了近二十多本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并且這些讀物因學情的不同,有梯度推薦。實踐中我認為真正納入語文課堂的是“交流討論課”。因為無論多么優秀的兒童書,如果它沒有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發生碰撞,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對他們有實質的影響。而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往往只關注于故事的情節,囫圇吞棗讀得很快,難以在心靈上留下痕跡。把“交流討論課”納入語文課堂,正是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敖涣饔懻撜n”以師生充分自讀為基礎,以交流討論為主要方式,以體驗閱讀快樂為宗旨,孩子們在閱讀課上或小組交流,或師生對話,或制作人物圖譜,或續編故事內容,或繪制手抄報,或編排課本劇……形式多樣,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諸如此類的趣味引領、板塊推進使得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們語言與精神的成長,從而達成了閱讀的厚度。
朱永新教授曾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寫道:“還是做一個智慧的行者吧,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臉上帶著笑容,心中充滿陽光,行囊中為教育準備好一切:澎湃的激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背砷L的路很長,我愿意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孩子們閱讀的點燈人,將心靈點燃,給予渴求的眼睛以火種;將黑暗照亮,給予迷茫的眼睛以方向,用最璀璨的文學之光照亮孩子們行進的道路,讓他們在書中與心靈相約,與生命相伴!
參考文獻:
[1]隋紅軍.“整本書閱讀”策略的理論思考[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6(9).
[2]劉海燕.與黎明共舞[J].現代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