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秀+王月世
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活動、解決數學問題的最基礎數學知識,數學概念如果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徹,那么,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將缺乏理論支撐,邏輯思維混亂,容易混淆基礎概念,形不成良好的數學認知體系,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埋下隱患。打牢數學根基,關鍵在于從一開始學習數學概念就要學懂學透實踐應用,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那么,在小學階段,教師要讓抽象的概念駐扎到學生腦海中,成為他們熟練掌握的數學知識儲備,則需要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和認知特點,變抽象的概念為直觀的形象感知,從感性認知發展到理性認知,理解概念,歸納總結,鞏固實踐,這其中的過程需要教師巧妙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認清和熟練掌握數學概念最本質的特征,從而建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
一、直觀教學,變抽象為形象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使其借助實例來展現數學概念所蘊含的本質特征,那么,運用生活實例來講解數學知識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因此,創設滲透數學概念的生活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知概念,變抽象敘述為直觀認知。如,教學“體積與容積”時,其中一個數學概念就是體積的定義,即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這一句話僅僅憑借著教師用語言講授,可能很難讓學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將這一數學概念通過生活實例表現出來,效果會大大不同。教師在上課伊始,提出這樣一個生活問題,“同學們,在你們的書包里,都有哪些物品占據了空間?”學生自然將目光投注在書包里,學生紛紛回答,“課本、鉛筆盒、作業本……”教師再問學生:“看看咱們的教室,都有什么占據了教室的空間?”學生一邊回答一邊有了思考意識,“課本占了書包的空間”“課桌占了教室的空間”等等,即所謂任何物體都是在占有空間。教師順勢又拿起一根粉筆和一本教科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一比哪一物品所占的空間大?學生作出判斷后,產生了物品有大有小,所占空間也就有大有小的數學意識。用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認知概念,讓他們從直觀的表象認知得出抽象的共同特征,這就是數學概念的形成。
二、實驗探索,從感悟到總結
通常一些數學概念的理解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在參與和觀察中發現和理解概念的本質。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思路隨著實驗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調動各種感官,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操作對象的不同或者相同點,從而掌握、歸納和總結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實驗的展開可以觸動學生的數學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數學思維,同時鼓勵學生進行交流、探討,為感悟、理解數學概念提供最佳的平臺。實驗就是讓學生親手操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準備所用素材,教師通過設計實驗步驟,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手腦并用,靈動思維,一步步接近、探究、發現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征,這一過程學生都是獨立操作,經過調動自己的思維,展開積極的思維探索,獨立獲得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對于學生來說,這種發現數學概念規律的過程體驗深刻,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會更牢固。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創設了“拼一拼,想一想”為主題的實驗操作,課前安排學生,分別自行準備好任意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以小組形式展開具體的實驗操作,教師提出的實驗任務是:學生利用手中的這三種三角形拼組成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分別找出原有三角形和拼擺出的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再讓學生繼續探索——根據最后拼成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動手過程也是概念從意識到發現到理解的思維形成過程。
三、構建體系,從外化到內化
數學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種概念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學概念的新知識很多都是從舊知識理解中繼續生成的,數學概念需要建立一個體系,才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概念學習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概念時不能只單純講授一個孤立的數學概念。面對講授的數學概念,教師應該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明白和理解相同體系的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找準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銜接點,讓學生的思維不局限于單一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認知,而是讓自我建構的知識體系開枝散葉,不斷豐富和擴大自己的數學概念認知體系。面對相近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通過羅列同類事物,讓學生從同類事物中發現其存在的共同屬性和特征。如,教學“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概念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大量有關三角形的實例,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測量,每個三角形都按照角來分類,讓學生在“為啥這樣分類”的疑問中動手探究,最終發現了每一組三角形的共同特征。這樣,通過同類事物的比較,學生從中更精準地發現和深入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生已有概念知識的儲備,作為學生理解新概念的基礎,從而豐富和拓展概念的內涵。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式來歸納總結概念之間的異同點,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建構數學概念體系,讓學生從外化理解到深化入心。
總之,開展概念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好文章,學會運用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實施運用,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概念體系,從而發現、理解、探究、歸納、總結、運用數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