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能
摘 要: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并且也具備了一定的概括、分析和歸納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學生文學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還有待改善,針對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展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注意問題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對學生今后的健康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筆者走訪調查中發現,當前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效率低的現象,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對新課標的理解程度不夠
閱讀能力是一個無法量化的能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將精力放在看得見成果的教學內容上,對新課標的理解不夠深入,浮于表面,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仍舊比較傳統、落后,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除此之外,筆者發現,很多小學老師對于教學目標也沒有一個系統和全面的把握,導致閱讀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2.對語文教材解讀程度不深
語文教材是閱讀教學中主要的教學資源,語文老師對教材的解讀深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效果。老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對文本內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和文本進行準確對話,才能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個文本,每個人解讀出來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當前小學六年級中,有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在文本解讀上存在缺陷,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和教參等,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教學內容的安排都是按照課程標準要求,不能靜下心獨立、認真地研究文本、解讀文本和感悟文本,導致閱讀教學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3.對語文課程特點把握不準
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尤其是閱讀教學,即有較強的工具性,也體現出濃郁的人文性。但是筆者調查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無法準確把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少有老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保持兩者平衡。
二、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理清專題脈絡,擺正課文的位置
小學六年級學生正處在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渡階段,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這一點并有效把握,引導學生關注正確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要找出文章達到專題,理清專題的脈絡,并結合專題脈絡擺正課文的位置。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這一篇課文的專題是為了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對魯迅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和認識。再以此為出發點,對人物描寫方法進行了解和學習。語文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上述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按照脈絡引導學生閱讀和學習文章,并且針對一些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進行重點學習。
2.結合課后練習題,創新閱讀方式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將教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小學語文教材不僅課文內容具有代表性,課后習題也是專家們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語文老師可以結合課后習題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人為拔高的現象。例如,六年級課文《最后一頭戰象》中有一道課后習題是這樣的:課文許多地方對行為進行了具體描寫……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種寫法的好處?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這道題目對文章進行閱讀,這是一種任務型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3.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提高綜合素質
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可以帶動寫作能力的提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鼓勵學生在平時早讀課或者課后時間經常讀這些句子,在寫作中運用這些好詞好句,為自己的作文加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思維,語文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對新課標的理解程度不夠、對語文教材解讀程度不深以及對語文課程特點把握不準等問題,語文老師要正視這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原因所在并加以改正,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莫雷.小學六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結構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學通訊,1990(1).
[2]邱改香.淺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09(35).
[3]趙祖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J].教育教學論壇,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