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理
蘋果、葡萄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水果。可兩者的“混搭”,葡萄味的蘋果您吃過嗎?這種所謂的“葡果”已在美國上市,有人感到新奇,也有人覺得不習慣。葡果究竟是科技新進步,還是一味迎合市場誕生的產物?
誕生——華盛頓州
“聞起來像葡萄汽水,吃起來是蘋果的味道中帶有葡萄的味道。”消費者如此描述葡果的味道。
葡萄的英文是Grape,蘋果的英文是Apple,二者融合就成了——Grapple,葡果,也是其母公司Grapplefruits名字的來源。
葡果公司來自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華盛頓州不僅有波音公司和微軟公司,這里的農業也極為發達,當地自然條件十分適合蘋果生長,種植歷史已逾百年,蘋果產量居全美第一。
市場變化日新月異,華盛頓州的蘋果逐步走向了規模化、標準化和市場化,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市面上需要能夠大量、統一標準供應的蘋果品種,還要適合儲藏和流通,當地豐富的蘋果品種逐步萎縮。采購商只要三種蘋果:蛇果、紅富士和嘎拉。一些傳統的多品種種植的小農場生存艱難,逐漸關閉或被大農場收購。大農場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中國等國家蘋果產量的迅速提升,海外市場壓力也傳導到了華盛頓州。
為了在蘋果市場留住一席之地,果農們被迫使出渾身解數,比如售賣蘋果脆片、切片蘋果。在這種情形下,葡果的誕生并不意外。華盛頓州韋納奇市的Snyder兄弟發明了葡果,取得了一定的市場成功。消費者花29.9美元(約合人民幣204元)可以網購到12個裝的這種水果,而在零售店4個裝的標價為5美元(約合人民幣34元)。
技術——合成而非培育
“葡果是一種聞起來和嘗起來都像加入了人工葡萄香精的蘋果。”亞當·李斯·格爾納,暢銷書《水果獵人》的作者這樣評價葡果。
亞當的描述中最刺眼的是“人工香精”這幾個字,打破了對葡果像“牛奶草莓”一樣的想象。不過,這位專門尋找珍奇水果,深度探究水果產業的達人描述得非常準確。因為,葡果與其他“混合口味”的水果不同,它的的確確就是由人工合成的。
讓我們來看下葡果公司的宣傳文案中是怎樣描述葡果的“加工”過程的:
“首先蘋果會經歷初篩過程,工作人員用肉眼進行第一遍篩選,只有那些在色澤、大小及品質上符合要求的蘋果才會來到紅外線篩選環節。紅外線將會測定果實的密度,從而判定蘋果是否在甜度上符合要求。人工和儀器的初篩將會淘汰95%的蘋果。
‘晉級的蘋果會在流水線上完成漂洗,緊接著便是最為關鍵的‘果味添加環節。蘋果將會在特定的溫度環境下,完全浸沒在溶液中一段時間,該溶液由葡萄味食品添加劑配比而成。‘沐浴結束,此時的蘋果也已經完成了從Apple到Grapple的‘華麗轉身。為了讓葡萄的香味更好地被蘋果所吸收,蘋果此后會被短暫請進冷庫,經歷一個被稱之為‘呼吸的過程。之后蘋果又會在流水線上經歷一輪清洗和吹干并在最終打包裝箱之前,完成二次人工和紅外儀器的復篩。”
果商不希望在消費者的印象里留下“人工添加”的印象,文案自然會通過各種手法轉移消費者的注意力。但無論用多么輕松的語調或者華麗的辭藻,都無法回避一個核心實事——葡果,就是把蘋果在人工葡萄香精溶液中浸泡出來的。只要你想,葡梨、葡蕉、葡橘,通通都可以如法炮制。
盡管聞起來像葡萄味的芬達,但總有好奇的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尤其是對“美國蘋果”有著天然好印象的消費群體。
大多數人看到葡果的第一感覺,都認為這是農業科研人員“培育”出的新品種。但普通消費者不會注意到,不能散賣、只能按一定規格包裝售賣的葡果,被華盛頓農業局歸為“合成品”的品類。
成分——驅鳥劑?
最近葡果在大洋彼岸引起熱議,是因為有人發現,賦予蘋果葡萄味的“神奇溶液”主要成分是鄰氨基苯甲酸甲。這是一種增香劑,用于生產口香糖、冰棒、棒棒糖和葡萄汽水,以及——驅鳥劑。
在葡果公司幾番拒絕接受采訪的情況下,有美國媒體記者與亞當·格爾納一起展開了調查:
鳥盾(BIRD-X)是華盛頓州廣受果農歡迎的一款驅鳥劑,其主要成分是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即人工葡萄香精濃縮液。這是一款由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定性的農藥,經過測試,在標簽上所注明的含量范圍內使用是不會影響施藥人身體健康的。
“鳥盾”廠家表示,他們的產品可以用于很多作物尤其是富士蘋果以及嘎啦蘋果,而這兩種蘋果正是葡果的主要原料。
在葡果的發明專利書上寫到,“把蘋果浸泡入某種添加劑,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通過多種方法,讓這種添加劑可以滲入果皮里”“首選的添加劑包括一種市場有售的、含26.4%氨基苯甲酸酯的溶液,由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鳥盾(BIRD-X)公司生產的,在市場上以‘鳥盾驅鳥劑等名稱出售的產品。”按照這樣的描述,已經不是單純的成分相同,而是在現有產品層面的結合。有時創新就是簡單的加法。如果果農在噴灑農藥的時候有了新發現,也并不奇怪。
“專利局的工作人員說,葡果專利書上寫的并不代表葡果公司就會按照這個專利的說明進行操作。”亞當·格爾納表示,以他目前掌握的信息無法下定論,但他止不住思考,“他們之所以有這個創意,是因為注意到了驅鳥劑中含有與飲料、食品相同的成分,因此就保留了這部分以供消費者享用?”
當然,被允許上市的葡果,通過了美國農業部(USDA)和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現行標準下的安全性審查。
消費——被選擇的口味
“這種醇露蘋果非常好吃對吧,是不是和市面上吃到的其他蘋果口味不一樣?”杰克的果園自1908年起就開始營業了,他種了200多種蘋果,在主干道旁擁有一個水果攤位。不過,現在經營果園已經成了他的興趣而非營生。
“我只能在路邊自己擺攤賣蘋果。如果我把這200種蘋果帶去采購商那里,他們會告訴我‘我們只要蛇果,富士和嘎啦蘋果,不要醇露蘋果,不稀罕其他歪瓜裂棗。”的確,擁有獨特口感的醇露蘋果外觀布滿雀斑,如果不是老杰克極力推薦,普通消費者甚至不會多看一眼。
“葡果?人工合成?沒聽說過,也不想了解。”作為華盛頓州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多樣化蘋果園的主人,杰克只想管理好他那些商人不喜歡的小品種,把他們保留下來。
醇露蘋果與葡果的消費群體顯然大相徑庭。亞當·格爾納進一步調查了葡果的主要消費群體。
是誰在購買葡果?年輕的父母。是誰在食用葡果?他們年幼的孩子。為什么會購買葡果?因為年輕的父母對這款產品非常好奇,認為他們的孩子也會喜歡這樣新奇的口味。
“市場調查來看,小孩對葡果的接受程度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要高。”亞當·格爾納分析,“現在的孩子都是吃漢堡這樣的深加工食品長大的,他們可能已經習慣這種人工合成的味道了。”
為了適應大規模市場的標準化供應,市場只選擇了蛇果、嘎拉、紅富士;為了在同質化的品類中脫穎而出,“出身不明”的葡果誕生。成功的營銷,讓童年記憶里多了一種葡萄味的蘋果。
當你在超市選購了一盒從未見過的葡果,究竟是你選擇了它,還是它選擇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