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萬洋 陳昆 徐廣紅
摘 要:該文針對韭菜栽培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連云港生產實際,從品種選擇、精細整地、適時播種、苗期管理、定植移栽、定植后各時期的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多個方面深入分解探討,以期為連云港保護地韭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韭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連云港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061-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eek cultivation,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Lianyungang,management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each period,choose from a variety of fine soil preparation,timely sowing,seedling management,transplanting,planting after planting an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in-depth discussion on decomposition,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est control of leek in Lianyungang.
Key words:Leek;Cultivation;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Lianyungang City
韭菜屬百合科蔥屬,是一種以嫩葉、柔嫩花莖等供人們食用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中國,耐寒抗熱,適應性廣,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另外,韭菜除作菜用之外,還具有補腎助陽、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的功效,是深受我國人民喜食的一種特色蔬菜。但是在日常栽培中,普遍存在花色品種少、產量地、品質差、病蟲害危害嚴重的問題,致使農戶經濟效益受損。針對這種情況,結合連云港韭菜生產實際,本文從品種選擇、精細整地、適時播種、苗期管理、定植移栽、定植后各時期的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多個方面深入分解,重點闡釋品種選擇要點、播種方法、各時期管理要點及主攻方向、病蟲害的發病規律、發病時間、發病特征和防治措施,以期為連云港保護地韭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參考。
1 精細整地
韭菜幼苗出土能力差,精細整地是保證一播全苗的關鍵。土地耕后耙細。播種時保持土壤濕潤,防止表層干旱板結,降低出苗率。
2 適時播種
首先要根據當地生產實際選擇適應性廣、抗病性強的優質高產品種。韭菜播種以春秋兩季最佳,春季在3—5月份播種,秋季在8—9月份播種。3月份播種,一般在20d后出苗;5月份播種,5~7d出苗。播種分為平畦直播和平地溝播兩種。平畦直播是在精細整地并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按18~20cm的行距開溝,深8~10cm,寬10~12cm,將溝底壓平后播種,播種后覆蓋2~3cm厚的細土。平地溝播是在精細整地的土地上按30~40cm的行距開溝,深8~10cm,寬13~17cm,壓實溝幫,溝內灌水,水滲透后在溝內播種覆土,隨著秧苗生長逐漸培土成壟。
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點是前促后控,使秧苗生長健壯,主要任務是適時澆水、合理施肥、及時除草和滅蟲。澆水的原則是小水勤澆,使畦面保持濕潤狀態,避免忽干忽濕。待苗高10~13cm時,隨水沖施230kg/hm2的硫酸銨。韭菜苗期葉片細長柔弱,生長緩慢,此時易生雜草,可噴施33%的施田補乳油2.25kg/hm2,或25%除草醚9kg/hm2。
4 定植移栽
韭菜春秋兩季均可移栽。一般在播后3個月,苗高16~20cm,4~6張葉片時進行移栽。春播韭菜在7—8月份定植,秋播韭菜于翌年4—6月定植。定植前,先起苗進行大小分級,剪去前端葉片,根長保留2~3cm。栽植方式為平畦栽培和開溝栽培兩種。平畦栽培行距15~20cm,穴距10~13cm,每穴7~10株[1]。開溝栽培行距30~40cm,穴距15~20cm,溝深13~16cm,每穴30~40株。韭菜壽命和分蘗數量均受栽植深度的影響,因此應按照深栽、淺埋、分次覆土的原則,栽植時不能埋沒葉鞘。栽植完成后及時澆一次大水,使根部與土壤密切接觸,提高成活率。緩苗后,天氣干旱時澆水3~4次,促進根系伸長生長;如遇雨水天氣,要及時排澇。
5 大田期管理
5.1 定植當年的管理技術 當年定植的韭菜,其管理重點是養護根系,以培養健壯的株叢。在新葉長出后及時澆水緩苗,中耕保墑,保持土壤濕潤。進入秋季,天氣涼爽,韭菜生長旺盛,此時要增加肥水供應,每6~8d澆一次水,施尿素160~230kg/hm2[2]。隨著氣溫降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長減弱,減少澆水次數,促進養分向根回流。入冬后,氣溫急劇下降,地上部逐漸枯黃,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用枯枝落葉或馬糞覆蓋地表,有利于其越冬和返青。
5.2 第二年春季管理技術 當氣溫達2℃以上時,韭菜開始萌芽,進行中耕松土的同時用竹竿將枯死根系剔除,把向外生長的植株聚在一起,在周圍填土,生產上將這稱為緊撮。通過剔根和緊撮,能夠減少韭蛆危害,增加通風透光,促進根系生長,防止植株早衰。當苗高14~16cm時,收割前澆水1次,施高氮水溶肥230kg/hm2,加快韭菜生長速度并改善其營養品質。以每次收割后要中耕松土,增施有機肥,即“刀刀追肥”,以促進葉鞘生長和軟化。
5.3 第二年夏季管理技術 夏季氣溫較高,韭菜葉片纖維含量增加,品質降低,一般不收割,繼續加強根系培養,為秋季生產打基礎。及時去除韭菜幼嫩花薹,以減少養分消耗。同時,夏季易發病害,尤其要注意灰霉病和枯萎病的防治。
5.4 第二年秋季管理技術 秋季是最適宜韭菜生長的季節。管理上與春季的管理技術基本相同,但可根據植株長勢,在8—9月份收割1~2次。在韭菜枯萎前30~40d,停止收割,以增加根莖養分積累,利于順利越冬與春季萌發。
6 適時收割
韭菜收割宜選擇晴天的早晨,每20~25d收割1茬,收割時刀口距地面4cm左右,以割口呈黃色為宜,割口盡量保持整齊一致。
7 病蟲害防治
韭菜病害主要有疫病、灰霉病、銹病、干尖和黃葉等,蟲害主要為韭蛆和蚜蟲。疫病一般于每年的7—10月發病,高溫多雨時發病重,多始于葉片的中下部,根莖葉和花薹均可受害,發病初期葉片呈暗綠色水浸狀,后期下垂腐爛[3]。發病初期,可用58%的甲霜靈·錳鋅4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每7d1次,連續2~3次。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感病后初呈水浸狀,后期有褐色輪紋,病斑圓形或V字形。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d1次,連續2~3次。蚜蟲可用50%抗蚜威1500倍液防治。韭蛆成蟲盛期的防治方法為順壟撒施2.5%敵百蟲粉劑30~36kg/hm2,或噴灑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幼蟲危害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兌水100倍灌根[4]。
參考文獻
[1]于亞紅.寒地韭菜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6(1):21-22.
[2]張軍.韭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82.
[3]郭巍.韭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11):60.
[4]魏丙州.韭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蔬菜,2103(8):59-6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