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上海文藝家采風團一行,身攜“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的重任,來到了“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甘肅天水。六天時間里,藝術家們在羲皇文化中熏染,在藝術交流中碰撞,在跨界融合中思考,收獲巨大,感慨良多。
上海市文聯組織這次創作采風,意在讓藝術家們去“開天辟地”的神話源頭尋找和激活靈感,幸遇繆斯女神。此行中的藝術家,年齡跨度從40后到90后,均是“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和文化傳播工程的參與者,或為主創者,或為項目負責者,囊括了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攝影、評論等各領域的藝術家和專家。由于團員們來自各個藝術領域,因此在采風過程中彼此激發思想火苗,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向度,在互相碰撞和啟發中,創意不斷。
最直接的收獲是,美術家現場速寫,將靈動線條與眼前古物有機纏繞;音樂家隨機譜曲,將思古幽情與現代哲思交相輝映;書法家瀟灑揮毫,將碑帖古意與個人風格熔于一爐;詩人即興賦詩,將胸中涌動與古詩格律巧妙嫁接……
在中華人文始祖的發源地,藝術家們好像找到了根,也找到了靈感的源泉,一時間激情四溢。他們在旅途中侃侃而談深入交流,在看完神話節目的深夜還不知疲倦地議論風生,他們對美景、美物、美食不但驚嘆,更看到隱藏其后的文化底蘊……采風的視野滋潤著藝術思維,當畫家丁筱芳的麥積山即興創作在朋友圈曬出后,“影帝”劉子楓先生情不自禁地留言:“這幅即興創作充滿著寫生的活力,我相信這個構圖、用色和靈氣在他的畫室里是出不來的。此圖在氣勢靈感的基礎上再稍作加工提煉,肯定是幅好畫!”丁筱芳對此留言深以為然,慨言“氣勢”“靈感”之謂,確乎是擊中要害,這完全是拜采風所賜。
此景此情的刺激和感染,是“幸遇繆斯”的引發條件;而藝術跨界的交流交融,也是“易遇繆斯”的催發因素。此行的藝術家由于從事不同藝術樣式的創作,因此彼此多了一份新鮮感,于是在隨意的交流中,猝不及防就會激發靈感,擁抱繆斯女神。比如九零后作曲家龔天鵬,在某晚看到書畫家恣意揮灑筆墨后,突然有如神助豁然開朗,他在群里真誠留言:“感謝今晚的書畫前輩們。我這一周雖然顯得開心,其實一直心事重重,因為我正在創作的一部人文主題合唱作品,一直沒有滿意的結果。但今晚目睹的交流過程一下子推進了我,讓我找到了靈感。終于找到了!現在終于可以帶著幸福感安睡了……”與此同時,一路上與小龔同座的畫家張培成,在互相深度交流后,仿佛腦海中也浮現出一幅一直以來想畫卻沒畫的作品,產生了創作沖動。這書畫和音樂,并不具備技藝層面的融通,但怎么就互相疏通靈感瓶頸了呢?似乎匪夷所思。然而藝術創作正是在這種貌似“匪夷所思”中,突然間打通了經脈,讓人頓然醍醐灌頂。“跨界”之謂,絕非表面呈現的那么簡單,其背后深入的機理,只有具備藝術思維的高手才能領悟。
“文藝家在采風中易遇繆斯女神”的現象啟示我們,人民的藝術家只有走進大自然與大人文的天地里,才能激發大豪情,創作大作品。這個“大”,不是空泛的體量之大,而是格局之大胸襟之大。中華創世神話原本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筆,關乎中華民族“開天辟地”的偉業,我們的藝術家去神話的源頭尋找和激活靈感,大大增加了“幸遇繆斯女神”的幾率。噫嘻!采風采風,采的是八面來風,采的是無限精彩。這樣的創作采風多多益善,盼望采風歸來碩果累累蔚然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