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燕
內容摘要:學術期刊因其產品的學術特性,與一般期刊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其編輯工作也具有較為明顯的學術特征。本文借鑒王國維的治學“三重境界”說,演繹出了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三重境界”。
關鍵詞:學術期刊 編輯工作 能力特征 “三重境界”
傳統出版物中,學術期刊是唯一以記載、傳播、交流、傳承精深知識,提高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為核心宗旨的紙質媒介。內容的專業性、信息的紀實性、編排的一致性、成果的創新性、知識的權威性是其主要特點;立場超脫、內容求新、形式規范是其謀求身份認同的立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也”。本文談到的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三境界”與此異曲同工。下面分別予以闡釋。
1.第一重境界——規范和專業
“規范”是編輯首先要學習的硬技術。要做到編排規范,應按照以下流程來安排編輯工作。第一步,明確所要編輯的學術期刊的性質。屬于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是純理論刊物還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兼備的刊物。還應熟悉所刊載文章的體例,是學術論文,還是研究報告,或者兼而有之。根據期刊性質,遵照相應規范,逐條落實,對稿件進行粗加工,也即通俗說法“編輯格式”,讓花樣百出的來稿統一在特定的框架內,這個過程需要嚴格執行既定標準,不擅作更改。第二步,對稿件內文中的重要信息進行核對,內容包括:圖表的繪制是否清晰可辨,作者信息是否翔實完整,注釋與參考文獻是否確切可考等等。在文章粗加工環節就把這些信息逐一確認,可減少排版過程出現大篇幅調整問題,避免人力與時間的浪費。
“專業”特指編輯工作的職業屬性。即文章的改動是基于編輯出版的特定需要而非基于文章內容的表述需要。如,因排版而產生的文章轉接問題,頁面余缺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處理很考驗編輯人員的經驗和應變能力。如看似簡單的頁面余缺問題,要靈活運用留白、刪減與補白等方法,處理得好,不僅不留編輯的刻意刀工痕跡,反令版面增輝,處理不好,則容易影響文章的完整表述,造成版面擁擠、刻板等形象。做好這些工作無捷徑可走,只能在實踐中摸索、領悟。逐漸成長為一名下刀既穩又準的嫻熟的編輯“工匠。”
2.第二重境界——流暢與雅致
文字基本功學成后,“信、達、雅”的文字標準便成為第二重境界的永恒追求。此三字,本為近代翻譯家嚴復先生提倡的譯文標準。看似簡單,卻意味雋永,耐人尋味,筆者認為完全可以把這種思想移植到編輯工作中去。
“信”與“達”即表意精準、文字流暢。“信”主要是指忠實于原文。編者在進行文字修改潤色時,必須尊重原文,力求準確表述文章原意,不能因為追求形式美感和編者個人文風而篡改原文。本質上講,“信”要求編者首先要完全讀懂原文,對于存疑的知識點,要進一步查證或者與作者溝通,不可主觀臆測。“達”主要是指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符合漢語習慣。無文理不通、結構混亂、邏輯不清的現象。一篇好的學術論文,敘述應該是深入淺出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可讀性與學術性是沖突的。所以,應摒棄晦澀、拗口的學術用語習慣;另外,學術用語要規范,不刻意追求語言的艱深奇絕,尤其要避免生造詞。
“雅致”是文字寫作的最高境界。縱然不是文學作品,學術文章的文字不僅要雅,而且還要活潑靈動,帶有一種風致。所謂“雅”,即不僅要行文流暢,還要有文采。文章的成品水平取決于編者對原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漢語修養。理解是表達的基礎,但僅是理解還遠遠不夠。要做到雅致的表達,還要掌握許多文字技巧。如,文章標題如何選取才能更加凸顯文章的核心要義,進一步講,同樣的內容,何種句式與結構才能對讀者產生第一眼的沖擊力?小標題的擬取怎樣才能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能兼顧結構美感?文章的起承轉合如何才能做到不落痕跡卻又暗合邏輯?
3.第三重境界——創造與引領
創造與引領,即主動展開組稿工作。學術期刊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本都是等待投稿—選稿—編稿的工作模式,這種被動等待,使期刊的影響力傳播乏力,無法吸引重量級的學者投稿。同時,期刊這一平臺提供的廣闊的學術視野也無法讓科研工作者得以借鑒,使得學術研究過于分散,學術成果同質化高,束縛了學術的發展。
經歷了前期編輯“學者化”的鍛煉,編輯們已擁有了相關的學科知識儲備,其使命感與責任心、其學術修養與鑒別能力、其學術嗅覺與敏感性等學者素養也已初步具備。因此,一名博學、通識、專能的學術期刊編輯即可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專業領域內的重點、難點、熱點話題,策劃專題,建構提綱。然后運用“高超的溝通技巧”建設作者隊伍,根據作者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學術風格,有針對性地開展組稿工作。周而復始,在作者群和讀者群中的權威性自然建立。總之,學術期刊應牢牢掌握主動權,不僅要做觀點的集散地,也要做話題的策源地,只有這樣,才能在同行競爭中,占據先發制人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胡先硯.基于傳播學視點的學術期刊受眾分析[J].孝感學院學報,2012,(02).
[2]劉西琳.學術性:學術期刊生命之所系 [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作者單位: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