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內容摘要:促進學生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發(fā)展,形成愛學和會學,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實現(xiàn)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呢?
關鍵詞:學習活動 實踐探索
1.要注重激發(fā)主動參與的欲望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有意識的行動,需要有激勵和推動他們去學習的內部動力,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于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愿望,就會出現(xiàn)一種激勵和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1.1創(chuàng)沒問題情境,激發(fā)認知興趣。案例:《分數的初步認識》中這樣設計問題情境:(師)小朋友吃過月餅嗎?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如果有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剛和小紅,每人分到幾個?學生很快伸出一個手指。(師)現(xiàn)在只有一個月餅,要平均分給小剛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學生被難住了,有的學生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
1.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主動參與學習。教學中,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計問題情境,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強烈求知之心。從而把學生引入“認知沖突一探究發(fā)現(xiàn)一解決問題一體驗收獲”的自主學習過程。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定理、證明、概念、定義、理淪、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數學的心臟,只有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地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2.要注重引導參與學習的方法
2.1有效活動體驗,掌握學習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師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2.2鼓勵大膽嘗試,培養(yǎng)獨立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能發(fā)現(xiàn)的知識,教師決不代替;學生能獨立發(fā)現(xiàn)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大膽嘗試,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
3.要注重培養(yǎng)主動參與的能力
怎樣才能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呢?除了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條件外,還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能力。結合自己的教學,我認為: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布魯納指出: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使數學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記憶,領會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是通向遷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3.1化歸思想。“把有待解決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以求得解決,這就是‘化歸”。而數學知識聯(lián)系緊密,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伸和擴展,讓學生面對新知會用化歸思想去思考問題,對獨立獲取新知能力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
展示過程,評價歸納。評價時,對于自覺運用商不變性質進行問題轉化從而求出其商的各種方法均予以充分肯定,并在進一步的評價中使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小結時,我問:今天學了什么?想一想,計算“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關鍵是什么?這種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計算法則,而且學到了化歸的思想方法,提高了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3.2歸納思想。“研究一般性問題時,先研究幾個簡單的、個別的、特殊的情況,從中歸納出一般的規(guī)律和性質,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稱為歸納思想”。沒有特殊思考的歸納猜想,就沒有數學的發(fā)現(xiàn)。
3.3演繹思想。“演繹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推理方法,數學知識的運用過程就是演繹思想體現(xiàn)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生只記住知識結論,進行機械的模仿練習,這樣獲得的知識是“死知識”;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于新的問題情境,解決實際問題,這種知識才是“活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演繹思想的滲透,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隱含在知識里,體現(xiàn)在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運用過程中。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把隱含在知識里的數學思想挖掘出來;教學中要重視滲透,滲透在學生探求知識的嘗試活動中,滲透在思維過程的展示中,滲透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中,滲透在小結評價中。一句話:滲透在整個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因為“不管學生將來從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銘刻于其頭腦中的數學觀念,數學教給他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數學的意識等能隨時隨地地發(fā)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用。”
總之,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給予激勵性評價,使學生愛學;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愛學、能學、會學,則能促使學生更有信心、更主動地學,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心理品質得到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囡.活動教學中的活動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qū)華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