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軍(本刊記者)
李長慶:用生命堅守脫貧攻堅“主陣地”
◎文/張 軍(本刊記者)
“這戰場上有將軍、團長、連長,但更多的是士兵,只要能堅守住陣地,完成好黨交給你的任務,無名英雄也是英雄?!?/p>
2017年6月16日,星期五。下午4點多,周和琴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撥打丈夫李長慶的手機號碼,想問問他這周能回家不?;秀敝校老÷牭皆捦怖飩鱽碚煞蚴煜さ穆曇簦骸懊Φ煤?,這周又不放假,回不來了?,F在正在開會,不說了。”
可是,電話鈴聲卻在客廳里響起。“咋又犯迷糊了,人不在了,再也回不來了?!敝芎颓俳蛔I如雨下……
李長慶是山陽縣王閻鎮衛計干部兼口頭坪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4月24日,他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來到村上,先到下坪組催促施工隊加快河堤修復進度,與群眾協調施工道路占地補償,再到食用菌產業園落實用地情況。中午11時許回到村委會,正在與村干部商量核實扶貧對象的事情時,突然心臟病猝發,倒在了脫貧攻堅一線……
王閻鎮地處山勢險要、道路崎嶇的梅子嶺腳下,距離縣城95公里,是山陽縣最偏遠、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邊遠高寒山區。許多干部不愿意來這里工作。
“條件再艱苦,總得有人干?!弊詮?986年參加工作以來,李長慶先后擔任原天橋鄉、洛峪鄉政府文書,中村鎮、天橋鎮計生干部,王閻鎮衛計干部。31年來,他始終輾轉奔波在山陽縣東部邊遠山區,從未離開過鄉鎮一線崗位。
別人都想盡辦法想調到條件更好的地方工作,李長慶卻樂此不疲?!拔仪宄赜浀盟袃纱握{離的機會,一次是與長慶同在天橋工作過的領導調整到條件較好的漫川鎮時,要帶他一起去,他婉言謝絕了;另一次是縣棚改辦設立時有親戚想調他去,他也沒答應。”采訪中,與李長慶共事22年的劉德永告訴記者。
“在底下呆習慣了,人也熟了,能夠發揮點自己的作用,給群眾辦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心里踏實?!崩铋L慶說。

“李長慶身上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工作的極端認真負責。無論給他安排什么樣的任務,他從不挑肥揀瘦,總是盡心竭力做到最好。因此,30多年來,無論在哪里工作,他總能贏得良好的口碑?!蓖蹰愭傸h委書記楊達貴說,李長慶有一句口頭禪,“這工作交給我你盡管放心,我給咱干得美美的!”
2016年,鎮黨委安排李長慶主抓天橋社區脫貧攻堅工作。他一到村上,首先入戶走訪全村319戶1457人,了解群眾所想所盼,為全村制訂脫貧規劃打好基礎。同時,對全村118戶貧困戶實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施策。
為了幫助村民尋找脫貧路徑,發展致富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化解矛盾糾紛,他穿梭在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挨門逐戶幫著干農活、整理院子、打掃衛生、拉家常、講政策。
村上修建文化廣場,毀壞了村民石立喜地里的藥材,石立喜索賠未果,阻撓施工。李長慶連續3次登門談心。實施民居改造,涉及村上4戶11間危房需要拆除,村民徐遠梅就是不同意,李長慶6次上門做工作,并與其在廣州打工的兒子反復電話溝通,終于做通思想工作。
全村380棵行道樹,他拿著尺子一棵一棵丈量,株距、行距不差毫厘;挪電線桿,他和村干部一根一根往山腰上扛;發展油用牡丹基地,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他帶領全村干部群眾連續奮戰28天未回家……
“長慶的衣服、頭發、胡子、眉毛上全是雪,白花花一片,那個畫面,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與李長慶住在一個宿舍里的劉德永哭著說,那段時間,李長慶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多才回來,飯都顧不上吃,又開始籌劃第二天的工作,經常是加班到深夜2點。“你不要命了!不敢這么干!”劉德永常常這樣“訓斥”李長慶。
“要是現在國家還打仗,我一定要報名上前線?!辈稍L中,李長慶的女兒李玲回憶,父親在家時,一家人會圍在一起看電視。他喜歡看抗戰劇和諜戰劇,有一次,他感慨道,“玲玲,你看,這戰場上有將軍、團長、連長,但更多的是士兵,只要能堅守住陣地,完成好黨交給你的任務,無名英雄也是英雄。”
2016年,天橋社區貧困戶人均年收入猛增到4500元,實現了全村脫貧。如今,走進社區,整潔的村舍、通暢的水泥路、美觀大氣的文化廣場,還有道路兩邊綠柳成行,田間的板藍根、油用牡丹、魔芋、豬苓等生機盎然,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要靠得住、沖得出、頂得上,李長慶就是生動教材?!蓖蹰愭傸h委副書記寧遠懿說。
由于包抓天橋社區成績出色,2017年2月,鎮黨委將李長慶調整包抓口頭坪村。
口頭坪村是王閻鎮面積最大、貧困狀況最嚴重的村,全村11個村民小組677戶2355人,有貧困人口226戶740人,村子狹長20多公里,部分組尚未通水泥路,要跑完所有村組至少得五六天,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
李長慶已經54歲了,且患心臟病多年,每天都要吃藥,這在鎮上大家都知道。調整前,楊達貴專門征詢李長慶的意見,李長慶拍拍胸脯說:“我身體棒著呢,你就放心吧,我給咱把口頭坪村的脫貧攻堅搞得美美的!”
人一旦有了充足的激情,就能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激發起為目標獻身的堅強意志和奮斗熱情。一到村上,李長慶就撲下身子進村入戶了解民情、組情,組織黨員干部學習貫徹中省市縣領導講話精神和脫貧攻堅政策,規劃民居改造、環境治理、道路綠化美化……
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擺在李長慶面前。2015年底,口頭坪村原村支書和村主任先后因身體原因辭職,村副支書和副主任也萌生退意。農村土地確權、移民搬遷摸底、貧困戶數據核查等工作一件接著一件,村上長時間沒有領頭人,村“兩委”班子如此渙散,這些工作怎么完成?李長慶雖多次走訪摸排,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支書、主任人選。
李長慶坐不住了。4月9日晚,他找到寧遠懿:“村上工作這么雜,不能沒有村支書,我先撐上幾個月,邊干邊培養,到今年換屆時剛好能選出配強村班子?!?/p>
寧遠懿擔心他的身體,不同意。李長慶又找到楊達貴,再次拍著胸脯說:“我身體好著呢,你讓我先試試,再不行就換人?!?/p>
4月11日,王閻鎮黨委下發文件,李長慶成為王閻鎮第一個下派支部書記。
包村2個多月,能干多少事?規劃建設占地12畝的香菇扶貧產業園、500畝核桃建園科學管理、800畝油用牡丹種植、1800畝連翹栽種……71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李長慶與鎮村干部為口頭坪村繪出了一張絢麗的產業脫貧藍圖。
“這么多年了,很少見到工作這么扎實的干部!”口頭坪村委會副主任吳代林給記者回憶著一幕幕場景:連續10天,與大家談笑風生地完成移民搬遷表和土地確權登記表冊;又連續10天,完成石埋子公路旁綠化柳樹的栽植和“三書三長”核桃園科管工作;到大白巖查看規劃通組水泥路、給貧困戶發放仔豬、查看香菇標準產業園,與干部群眾共商未來、分享快樂;苦口婆心拉貧困戶入社發展油用牡丹;整理資料熬到凌晨一點吃泡面……
“李書記是累死的,像他那樣沒白沒黑地干,鐵打的人也受不了?!睍r隔數月,口頭坪村的群眾提起李長慶來仍是眼泛淚花。擔任村支書后,李長慶更忙了。為了確保貧困戶數據清洗的準確性,白天他入戶走訪調查,晚上召開碰頭會安排次日工作,然后還要整理白天的工作資料,完成計生業務報表。每天休息都已經是夜里12點了,有時甚至忙到凌晨2點多,常常是忙得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只好啃個饅頭,喝口白開水。就這樣連軸轉了13天!
“李長慶干工作實實在在,不搞虛的。他說幾點開會就幾點開會,當天能辦完的事當天必須完成,就沖著他這種責任擔當,這種工作態度,我們才有了繼續干下去的心勁。”吳代林說。
在王閻鎮,很多人都存有李長慶的手機號碼和微信,都能說出他給群眾幫忙的事情。
“他把群眾當親人,芝麻大的事都記在心中?!碧鞓蛏鐓^貧困戶章世財患有腰椎病,干不了重活,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特別緊巴。李長慶自己出資讓他到鄰村學習養蜂技術,幫他爭取到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種了4畝油菜和6畝蒼術、天南星等藥材,還替他買回了藥材種子。此后,李長慶過幾天就要來章家看看地里的草除了沒有,藥材出苗了沒有,蜂箱保溫咋樣。
“多好的人啊!我這33箱蜂再過個把月就要產蜜了,還想著讓他嘗嘗呢?!闭率镭斦f。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崩铋L慶一生在鄉鎮工作,對農村的貧困境況有深入了解,對貧困戶的致富增收也特別上心。來到口頭坪村后,他針對每戶情況制訂增收措施,按照長抓核桃、板栗,中抓中藥材、食用菌,短抓養殖、勞務的思路,做到戶戶有致富產業、有增收項目、有脫貧措施。
“李書記把給村上10畝油用牡丹鋤草的活兒承包給我,一年下來光這項收入就有5000多元。另外,還幫我們制訂致富措施,為我脫貧出謀劃策?!必毨魲钊A云說。
“誰能想到他走得那么急,出事十幾天前才給我家送了頭豬娃,前一天還到我家了解我的生活狀況?!必毨絷愂励P眼含淚水,幾度哽咽。
李長慶下鄉,一個裝著筆記本電腦的黑包包從不離身。他是鎮上的衛計干部,村民們開一些證明需要找他辦。他走到哪里,辦到哪里,辦好后,再給村民送到家里。夏寶榮的大病救助款是他不厭其煩跑路辦下來的;鄭久余的獨生子女證是他辦好后步行20多公里送去的;張杰孩子的貧困大學生救助證明也是他從村到縣一手代辦的;就在他出事的當天早上,還給村民黃得盛家開具了計生證明,并送到家里,辦公桌上還留著為村民余坤坤女兒開具的戶口登記介紹信……
“山里頭路不好,你們辦事不容易。我老下鄉,你們不一定能找到我,我找你們肯定能找到,就不跑那些冤枉路了。”在李長慶看來,干好工作是最大的幸福,服務群眾是最大的快樂。
李長慶的老家在延坪鎮白龍村,他是全村第一個“吃公家飯”的人,但他的日子過得還不如村里人。
妻子周和琴是農村婦女。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周和琴在老家照顧孩子。孩子上中學后,一直在縣城租房住。李長慶一個人掙工資,要養活全家四口人,日子實在難以為繼,周和琴先后在礦上、小超市里打過工,在集市上賣過鞋底子,補貼點家用。
李長慶省吃儉用了一輩子,兒子李濤穿舊了的衣服,他舍不得扔,自己比兒子胖,穿著不合適。他就讓周和琴改一改,穿在里面。“你不嫌人笑話?”“我穿在里面,別人又看不見,穿上不冷就行了。”
走進李長慶老家的土房,房子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小房間的一面墻上,貼滿了各種獎狀。
“小時候,父親常說,不要和別人比吃的穿的,只比誰得的獎狀多。于是每次我們3個不管是誰得了獎狀,都把它端端正正地貼到墻上。弟弟從小學習好,經常得獎,但最后比下來,還是父親的獎狀最多?!迸畠豪盍嵴f。
懂事的李玲知道家里的經濟情況,根本供養不起兩個大學生。初中畢業后上了衛校,畢業后成為山陽縣醫院的一名臨聘護士。李濤則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后在西安打工。
2013年,在女兒的再三說服下,李長慶辦了按揭貸款,在縣城買了一套房?!胺孔游恢貌缓茫荒晁募疽姴簧咸?,但總算有了一個穩定的窩,不用再搬來搬去了。”周和琴說。
李濤至今最后悔的是,他打聽到石家莊某醫院治療心臟病效果好,3月中旬就給父親打了電話,父親答應說等忙完了再去。4月初再打電話時,父親又說太忙走不開,等“五一”放假了再說,就匆匆掛斷了電話。李濤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父子的永別!
在兒女眼中,李長慶既是好父親,也是好朋友,盡管生活清貧,但他總是笑容滿面,開朗樂觀?!案赣H經常教導我們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為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當我因為在醫院里遇到難纏的病人心情不好時,父親總會安慰說,你只要把他們當你的親人就不會生氣了,要相信日久見人心、人心換人心,父親說這是他在鄉鎮工作生活一輩子的深切感悟。”李玲說。
(責任編輯 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