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惠聰(本刊駐村調研記者)
勉縣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脫貧致富開新路
◎文/曹惠聰(本刊駐村調研記者)
6月2日,勉縣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強調,讓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新渠道。
縣委書記馬大勇要求:“土地股份合作社要有新提升,要借鑒學習先進土地股份合作社經驗,進行推廣、學習、復制,讓貧困戶真正從中受益。”2016年,勉縣已有定軍山鎮吳家灣村等兩個村先后成立起土地股份合作社;2017年全縣每個鎮辦都在選擇一個村試行,上半年又有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到年底將達到2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迅速擴展,在勉縣正形成火炬燎原之勢。
燎原之勢來自于星星之火,勉縣定軍山鎮吳家灣村首創建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正逐漸成為各方參觀、學習、觀摩的熱點。
吳家灣村被選中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試點,是縣委、縣政府在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全面工作布局中邁出的第一步。
2016年,勉縣有關領導在組織調研中發現,一方面農民脫貧致富任務艱巨,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村土地撂荒較嚴重,家庭留守勞動力較弱,生產經營粗放,農民收入較低。經過多方論證,縣領導決定試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力求解決這個難題。
“試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目的就是要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更好,農民脫貧致富收入更高。”縣農業局副局長宋洪志認為,實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變土地家庭分散化經營為集體規模化經營,變農戶粗放式經營為合作社集約化經營,變個體生產低效益收入為集體生產高效益產出,這樣既能夠幫助農民脫貧,又可以幫助農民致富。

定軍山鎮副鎮長王福林介紹,選中吳家灣村開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是因為該村地處淺山緩坡丘陵地帶,便于實行土地適度集中經營,加上村干部力量較強,決定在該村先試先行,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實現土地統一經營、生產統一管理,產品統一銷售,帶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水平。
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縣農業局與有關部門進行指導,2016年8月15日,定軍山鎮制定印發土地入股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和章程,同年8月25日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掛牌。
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能夠吸引群眾,突出特點有:一是堅持群眾自愿,二是工作按章依法,三是做到股權明晰。
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先在二三組試點,堅持農戶自愿參加的原則,先后開過三次會。第一次會議上每組選兩名代表,代表及駐村干部在深入領會政策精神后,下去向群眾宣講。第二次會議,有79戶群眾申請報名,通過了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簽訂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同。第三次會議,召開第一次股民大會,討論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選舉出理事會、監事會及理事長、監事長。會后即進行工商登記,辦理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取得法人資格。
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共有入股土地203畝、股民102戶。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和資金入股兩種形式,土地每一畝為一股,資金入股每股420元。股東中有三名發起人各投入10萬元入股,有8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20戶貧困戶配資入股;合作社向貧困戶讓利,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每戶配送2股。
身為吳家灣村委會主任兼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陳繼全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自己帶頭出資10萬元入股,就是要與群眾風雨同舟,勇擔風險,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工作。
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帶動農民家庭增收,可實現一份土地四份收入:一是土地保底收入,發放標準是非貧困戶每年每畝350元、貧困戶400元,以后每過五年按10%標準上浮。二是務工收入,去年下半年股民在社內務工收入為12萬元。三是分紅收入,待獼猴桃掛果銷售后,每年以20%-80%的利潤向股民分紅。四是政策性補貼收入,原土地承包人仍享有政府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58元/畝。此外,農民離開土地外出打工、從事經營也增加了收入渠道。
股權明晰,既讓貧困戶脫貧有保障,也讓非貧困戶致富有希望。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優勢潛力在于能夠做大產業、實現規模效益。
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經過調研,在入社流轉的200畝土地上栽種了獼猴桃。作為三名出資發起人之一,劉東海對獼猴桃生產很有信心,他們精心選購優質種苗,經過嫁接3年可掛果,5年可達盛果期,預計每畝年產五六千斤,群眾可增加收入,脫貧致富有了長期保障。
看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好,許多人愿意放棄家庭經營承包地的傳統作法。“過去這里撂荒地很多,低價送人使用一畝地租金才100元;年輕人外出打工,在家老人體力不濟,種地收入低甚至賠錢,現在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省心省力收入高,群眾愿意參加。”二組組長席高英說,她雖然當組長,在生產上也不用操心,干活由合作社派專人指導。
發展產業,周期較長、見效較慢。合作社成立初期,資金緊張是面臨的最大困難。除了爭取產業扶持資金、入股資金的支持,為彌補栽種獼猴桃三年內無效益的不足,吳家灣村“兩委會”牽頭又成立起農業互助合作社,由全體村民入股,主要從事養殖、承攬小型工程項目等,實現“短平快”收益,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為獼猴桃基地產生效益留出時間,保護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平穩發展。
政府的扶持政策包括對個體貧困戶的特殊幫扶,但更多傾向于對群體的脫貧致富幫助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一個可以承載享受優惠政策的集體發展平臺。
吳家灣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創辦初期就先后得到過當地政府的新經濟組織示范扶持資金、產業基地建設扶持資金和產業扶貧扶持資金等多種項目補助,這樣既可以大大降低創業成本,又可以加快滾動發展步伐。
為了加大扶持力度,勉縣農業局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進行精準幫扶,對貧困戶每戶發放3000元產業扶持資金,同時對經營主體帶動脫貧致富的按每戶5000元進行資助。
近期,漢中市供銷合作社召開精準扶貧與專業合作社建設現場觀摩會議,有關負責人明確指出,市委、市政府決定大力推廣勉縣土地股份合作等典型示范的創新做法,供銷合作社必須率先響應、有所作為。作為吳家灣村的包聯單位,全市供銷合作社網絡將成為該村獼猴桃等農產品的有力促銷渠道。
有關專家認為,實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型組織特色,公認的好處是:農民變股民,為貧困戶開辟了穩定增收的來源;改變了土地撂荒現象,統一經營可提高生產效益和比較效益;促使農戶承包地由分散轉向集中,利于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經營,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同時合作社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如貼息扶貧貸款之類的政府扶持優惠政策。
吳家灣村共有15個組731戶2376人,目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試點只是在部分組、部分村民中開展,積累經驗后,計劃逐步擴大規模,使合作社成員達到300-400戶,入股及托管面積達到1500畝地,使農村分散經營的土地真正變成規模化的“土地銀行”。
(責任編輯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