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 積極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2010年,寶雞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承擔了陜西省大病保險、衛生信息化、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藥品耗材配送價格談判、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等具體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建立起了具有寶雞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從破解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待遇低”問題入手,實行“兩放開一搞活”(放開人事權、分配權,搞活績效考核)新模式。
淡化編制審批管理。按規劃床位數確定用人規模,賦予城市公立醫院在編制外用人自主招聘權。新聘人員一律實行人事代理和合同管理,與在職在編人員享有同等待遇,納入事業單位退休養老保障機制。
落實收入分配自主權。實行崗位加績效工資制,把政策工資檔案化,將政策性工資中的基本工資部分予以保留,其余工資部分按崗位核定績效,個人收入分配重實績、重貢獻,并向優秀人才、關鍵崗位和高風險崗位傾斜,突出一崗一薪、異崗異酬,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逐步建立。
強化績效考核。各醫院均制訂考核方案,突出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指標,考核結果與崗位聘用、職稱晉升、崗位薪酬掛鉤。
持續推進層層幫扶模式,堅持外聯上掛、內幫下扶,推進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衛生管理鎮村一體化。
開展“外聯上掛、引智引技”戰略。市級公立醫院分別與23家國內外一流醫院、學科和69名國內著名專家建立技術協作關系。
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以市級5所三級醫院為核心,推進醫聯體建設,輻射34個二級醫院、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8個鄉鎮衛生院和甘肅天水、平涼等毗鄰13個醫療機構。
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出臺分級診療指導意見及雙向轉診管理辦法,市級公立醫院預約診療留出5%—10%的床位,以城市公立醫院2.5公里范圍分片劃區,上下級醫療機構簽訂“雙向轉診協議”,上級醫院每周派出高年資醫師到服務片區坐(巡)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首席健康咨詢師,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49個,簽約服務185萬人次,簽約率45%,其中重點人群達70%。
努力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大病醫療保險為輔助,民政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相互銜接的“大醫保”體系,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創新大病保障救助制度。2011年統籌各類醫保資金,建立全市統一的覆蓋全人口大病統籌救助制度。2013年6月,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實行大額報付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城鄉居民住院自付合規費用0.8萬元以上部分進入大病保險,年度累計報銷封頂線30萬元。
提供便捷“一站式”結算服務。整合各類醫保經辦資源,在市域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業務的統一辦公,統一標識、統一流程、統一管理,提供一體化、一站式即時報銷,提升經辦服務效率,方便群眾。在縣(區)社保大廳設立統一服務窗口或經辦處,對異地就醫未結算患者,實行即時費用審核和直通車報銷。
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總額預付、按床日和按病種定額付費等復合型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在衛生計生部門主導下的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談判協商和風險共擔機制。2016年7月起,在全市推行108個單病種定額付費和41種日間手術及門診一般康復治療項目限額管理。
加大醫療扶貧力度。2016年6月,寶雞市出臺《新農合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農村參合貧困人口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不設起付線,合規費用全額報銷;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降低50%,降至4000元;對貧困人口中患有兒童先心病、老年白內障、兒童尿道下裂等特殊疾病的實行市級定點醫院免費治療。
以彰顯公立醫院公益性為目標,堅持先破后立,逐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2015年9月,全面取消市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施新的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財政補償等配套政策及時跟進。2016年2月,市管的省屬行業醫院及較大民營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按照“取消多少,補償多少”原則,由省、市、縣財政按4∶3∶3比例分擔補償。
創新管理體制。成立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承擔對公立醫院規劃、大型設備購置、財政投入、綜合考核等重大事項的決策。明確市醫院管理局職能,積極履行資產管理、運營評估等職責。全面落實醫院運營管理自主權,實行院長負責制、任期目標責任制,促進醫院管理職業化。
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12年5月,寶雞市開展首批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當年共調價150項。2015年2月,按照“三醫聯動、總量持平、結構平移、優化結構”的原則,啟動第二輪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共調整醫療服務項目1829項。
健全藥品耗材配送價格談判機制。以市為單位搭建談判平臺,在省招標價的基礎上,進行藥品、耗材配送價格再次談判。單品種藥品、醫用耗材談判前后價格最高降幅分別達到60.4%、62.5%,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10%,耗材價格平均降幅達20%左右,年讓利患者3000余萬元,擠壓了藥品耗材虛高價格空間。
完善第三方評價機制。市政府出臺醫療機構社會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對市縣公立醫院進行綜合考評,結果與經費補助、醫院目標考評等掛鉤。群眾對醫療機構滿意度從2012年的92%提高到2015年的97%。
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市政府出臺《醫療糾紛調解處置暫行辦法》,實行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推行醫療責任風險儲備金理賠制度,凡2萬元以上補償的醫療糾紛由醫調委實施,擴大醫療責任商業保險試點。
(王化欣 梁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