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 偉
寇曉英 三尺講臺寫人生
◎文/羅 偉

28年來,她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執著和忠誠,立足三尺講臺,書寫璀璨人生!
1989年,寇曉英從商洛師范學校畢業,投身于大山深處的基層教學中。
這一干,就是28年。
28年來,寇曉英不斷鉆研教材,開展教學研究。面對教學科研設備差、檔次低的現狀,她思考不停、探索不止,形成了輕松活潑、簡捷高效的教學風格。她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獨創了“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思維教學模式。她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推進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時刻注意搭建起讓學生展示才華的平臺,用關愛、激勵鑄就學生向上攀登的階梯……
28年來,她癡心不改,無怨無悔,始終站在教育科研的最前沿,在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先后參與了“個性化作文及學生作文個性化”等3個國家級課題實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等2個省級課題實驗、“在大班額環境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等市級課題實驗。她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順利結題并被教育部課題組評為優秀課題。
在實驗過程中,她邊探索、邊反思、邊總結,所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實驗報告多次在省級及國家級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各級各類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
寇曉英的筆記簿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只有在愛的土壤中,智慧的種子才會長出綠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28年來,她愛生如子,對學生的關愛無處不在。
山里的天氣變化無常,她常耐心細致地關照學生增減衣服,愛護身體。學生病了,再忙她都要去看望、安慰、補課;學生遲到、早退了,她要向家長問個清楚。
鎮上有一個學生,家境貧寒,又離家較遠,時常空著肚子上學。寇曉英知道后,每天把他留下來吃飯、休息,直到他順利上完了小學。
寇曉英還用她特有的愛心溫暖著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孩子,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她時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長和閃光點,積極搭建平臺,使人人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
她在班上定期組織“露一手”活動,能唱的唱、能跳的跳、能畫的畫,喚起學生的自豪感、榮譽感和幸福感,讓他們懂得做人、懂得生活。
她還從營造良好班級文化入手,努力讓每一名學生明確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對家庭的擔當,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多年來,她所帶的班級在各類競賽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屢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優秀中隊,指導學生習作在國家和省級作文比賽中獲獎300多人次,她也獲得全國“創新作文特別輔導”金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全國寫作教育骨干教師等。
寇曉英目前所在的商丹高新學校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作為支部委員,她與其他班子成員一起積極探索黨建與教學有機融合的工作機制,實施了黨、團、隊活動陣地建設,設立了支部活動日、黨員先鋒崗,建立起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教學骨干、把教學能手培養成黨員的“雙培養”機制,確立了“雙強五好”工作目標,引領全體黨員開展“講好一節示范課、轉化一名后進生、幫扶一個貧困生、帶動一個備課組、協抓一個班集體”的“五個一”活動和“四講四比”活動和樹“四新風”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學校的黨建工作更加貼近教學,有效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校黨支部于2015年6月被商州區委評為“標桿支部”。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把自己的專業特長無私地奉獻給山區的孩子們,讓黨旗在商洛山區更加奪目!”這就是寇曉英,立足三尺講臺,胸懷山區教育,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