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和濱,張偉,李曉剛,徐巧花,蘇福彬,江琳
(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龍巖364021)
基于卷煙制絲雙線柔性混配加香的設計優化
廖和濱,張偉,李曉剛,徐巧花,蘇福彬,江琳
(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龍巖364021)
為了突破原3 000 kg/h和6 000 kg/h制絲生產線僅能獨立成絲的單一生產組織模式瓶頸,通過技術改造,優化了流程設計,實現了2條制絲線獨立成絲、分組加工和模塊絲加工三大功能為一體的柔性生產模式,有效提高了煙草加工過程的精細化水平,提升了煙草的感官質量,降低了煙葉消耗;同時,通過增設的獨立外加工品牌加香房,解決了2條生產線需分期錯時生產的弊端,實現了2條葉絲生產線同時作業的生產需求,大大提升了制絲車間有效作業率,減少了能源消耗。
制絲生產線;混配加香;分組加工;模塊絲
混配加香是煙草制絲線尾段的重要工序[1-2],通過精準的流量控制,將干冰煙絲、梗絲和短絲,按配比要求混入葉絲中,然后通過加香系統,將香精香料按照工藝配方的比例均勻地噴灑在物料上,從而完成成品煙絲的工藝收尾。其中,加香的作用是賦予煙草制品優美舒適的嗅香,消除不同等級煙葉之間的差異并使之相互協調,增強了人們的吸煙欲望,增強某些特質香氣,使煙氣豐滿醇厚。
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原制絲生產線于2002年異地技改完成,配備有6 000 kg/h和3 000 kg/h的2條獨立的葉絲線,實現分別獨立成絲的功能。其又可細分為3種卷煙加工方式:6 000 kg/h葉線全配方生產、3 000 kg/h葉線全配方自有品牌和外加工品牌的生產,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原系統的生產組織模式
3種模式都是傳統的獨立成線生產加工模式,加工柔性化程度低,只能對原料煙進行單一、粗獷的加工,無法對不同產地、品種、等級的煙葉進行分級處理[3-7],不能滿足卷煙過程的精細化加工以及煙絲品質的提升要求,特別是外加工的混合型卷煙和自主品牌的烤煙型卷煙不能同時生產,降低了制絲線的有效作業率,增加了能源消耗。
該葉絲生產線能滿足3種生產模式的加工需求,分別是6 000 kg/h葉線全配方生產、3 000 kg/h葉線全配方自有品牌和外加工品牌的生產,如圖2所示。模式一中,6 000 kg/h葉線全配方生產,煙絲經烘絲干燥后,與干冰煙絲和梗絲比例摻配“5”,再進入加香滾筒“1”加香,從而實現自有品牌卷煙的大流量全配方生產;模式二中,3 000 kg/h葉線全配方自有品牌生產,3 000 kg/h生產線紅后經電秤“4”進入3 000線加香滾筒“3”,最后進入貯絲房;模式三中,3 000 kg/h葉線全配方外加工品牌生產,它與模式二共用加香滾筒,但生產用的香精香料、過程工藝參數均有所不同。由于模式三的加工過程異味濃烈,為了避免該異味對自有品牌卷煙的影響,模式一需全線停產,導致生產時間延長,增加能源消耗。

圖2 原系統的工藝平面圖
根據制絲生產柔性加工要求,通過技術改造,將2條葉絲生產線的工藝流程進行重新優化設計,將獨立成絲、分組加工和模塊絲摻配等三重功能集一身,實現了2條生產線的最大限度柔性加工功效。
2.1 獨立成絲
滿足大流量的四、五類煙加工需求,維持現有2條葉絲生產線的2條出口設計,實現6 000 kg/h和3 000 kg/h葉絲線的獨立成絲功能。
2.2 分組加工
將2條葉絲生產線進行組合生產,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和等級的煙葉品質、物理性質和化學特征,制訂不同的加工工藝,在2條生產線上分類加工,以實現差異化的加工方式、處理強度和條件,最大限度地體現煙葉的品質特征。
2.3 模塊絲加工
以6 000 kg/h葉絲生產線為主,3 000 kg/h線充當模塊絲摻配為輔,通過摻配,實現小流量的模塊絲在線摻配需求。
新工藝布局在保留原3種獨立成絲模式的前提下,新增了生產線的分組加工模式和模塊化加工模式,具體如圖3和圖4,其功能描述如下。
3.1 分組加工模式
在生產過程中,2條葉絲生產線同時生產,根據2條生產線的不同原料配方和加工工藝,煙絲按比例混配,實現成品煙絲的加工。煙絲進入預混柜實現煙絲的摻混,混后煙絲再按比例摻配干冰煙絲和梗絲,最后加香貯絲。

圖3 改造后的生產組織模式

圖4 改造后系統的工藝平面圖
3.2 模塊絲加工模式
它是在分組加工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的加工方式,其3000 kg/h葉線僅提供成品煙絲中少量的摻配絲,主要配方煙絲仍由6 000 kg/h葉線提供。在生產過程中,3 000 kg/h葉線將模塊煙絲放入模塊煙絲貯柜中暫存,當需要進行模塊絲加工時,煙絲從模塊柜出料并進行流量控制,對6 000 kg/h葉線進行不同摻配量比例的混配,最后成品煙絲混配入干冰煙絲和梗絲,實現加香貯絲。模塊絲的混摻模式根據摻配量大小又可分為2種:①當模塊絲的摻配比例較大時,模塊絲先進入加香前預混柜,實現煙絲的混摻,再混入主生產線;②當摻配比例較小時,不進入加香前預混柜而直接摻配至主生產線。
同時,系統為了滿足3 000 kg/h混合型外加工品牌卷煙和6 000 kg/h烤煙型自有品牌卷煙同時生產的加工需求,在3 000 kg/h葉線的后端設置了2套加香系統,并將混合型外加工加香滾筒放置于獨立的加香房,從而實現了2條生產線的加香工序相互隔離,有效杜絕了混合型卷煙和烤煙型卷煙在加香過程中的異味互串問題,為2條生產線同時生產提供了可能,有效提高了車間有效作業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該系統在維持原制絲車間6 000 kg/h和3 000 kg/h生產線生產規模不變的前提下,保留了6 000 kg/h葉線全配方生產、3 000 kg/h葉線全配方自有品牌和外加工品牌等3種生產功能,并擴展了2條生產線相互融合的柔性生產方式,包括分組加工模式和模塊化加工模式,實現了不同煙葉采用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的柔性化煙草加工方式,同時,可以根據卷煙產品的風格特征,靈活調整不同種類煙絲的配比,有效提高煙草產品的柔性加工方式,以降低在線加工的盲目性,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使卷煙生產加工更精細、更合理、更科學,以達到分組加工煙絲感官質量、穩定品牌風格特征、減少優質煙葉的使用比例、拓寬原料使用范圍和降低卷煙配方成本的目的。
此外,該設計將3 000 kg/h葉絲線設置獨立的混合型外加工加香區域,實現了6 000 kg/h葉絲線和3 000 kg/h葉絲線的加香工序相互隔離,有效杜絕了異味互串問題,為2條生產線同時生產提供了可能,有效提高了車間有效作業率,降低了能源消耗,達到了預期的項目建設目的,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陸成飛.卷煙分組加工中摻配機構的改進與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16(04).
[2]孟科峰.儲柜柔性分組加工功能的開發[J].自動化應用,2013(02).
[3]衛謙.制絲線分組加工模式改造[J].科技致富向導,2011(36).
[4]汪輝.卷煙制絲分組加工工藝特點及質量控制要點研究[J].科學之友,2012(02).
[5]曹潔穹.卷煙制絲線工藝設備技改趨勢小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
[6]嚴志景.分組加工對配方模塊主流煙氣及感官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4(06).
[7]魏楠.對煙草分組加工工藝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2).
[8]趙偉.分組加工條件下的制絲線生產管理系統[J].科技與創新,2015(01).
[9]田旭.貴煙分組加工技術探討[J].輕工科技,2014(09).
[10]劉曉暉.分組加工技術應用研究[G]//中國煙草學會工業專業委員會煙草工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
〔編輯:張思楠〕
TS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4.158
2095-6835(2017)14-0158-03
廖和濱(1979—),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煙草設備及工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