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村民自治的實施,開拓了中國農村政治民主化發展的新局面。與之前相比,我國農村地區所實行的村民自治在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政治治理更加民主化,但是同時也凸顯了很多難以回避的問題。
【關鍵詞】政治民主化;村民自治;問題;對策
實行村民自治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的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村民自治體現了政治民主化的發展方向,順應了政治民主化的內在要求,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實質性進步。其發展表明中國農村社區的治理結構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進一步解決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是政治更加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一、村民自治后,我國農村地區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的重大變化
一方面,鄉村治理結構發生了變革。
首先,村民通過民主選舉正在成為村級民主治理的主體。村干部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因而是當代中國走向民主化的一個重大政治轉折。新中國成立后,村干部由上級政府任命產生的方式,限制了農民當家做主權利的行使。改革開放后,農民獲得了通過直接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的權利,由此推動了村民自治事業的發展。
其次,村民自治組織在村務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新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與村委會在開展工作上是指導與協助的關系,并明確禁止鄉鎮政府干預法律明列的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另外,由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需要得到村民會議或由其授權的村民代表會議的批準后方可執行。這就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證,并且確立了一套嚴格的民主決策程序,加強了村民自治組織在村務管理中的作用。此外,農村民間組織日益發展壯大,不僅豐富了村民業余文體生活,而且在協助村民委員會舉辦公共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另一方面,鄉村治理方式也發生了變革。
第一,村民參與村務決策的深度和廣度都在提高。村務決策的民主性依賴于村民的廣泛參與,而村民自治制度為村民參與提供了制度化的手段。村民委員會有村民直接選舉產生并可遵照一定程序加以罷免的法律規定,使村民直接參與村民委員會的人事決策,同時為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建立起責任制約束。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村中重大事項的法律規定,使村民可以直接參加重大事項的討論或選派代表參與討論并作出決定,從而為村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維護自身利益提供了重要渠道。
第二,村務公開群眾監督的程度逐步提高。
村務公開的形式有設立村務公布欄和村民意見箱。村務公開便利了群眾監督,消除了村民的無端猜疑,有助于發現違法行為,體現了基層的民主性。此外,村民通過制訂和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規約等方式,日益習慣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村民自治組織在村務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并且確立了一套嚴格的民主決策程序,加強了村民自治組織在村務管理中的作用。
總之,20年來村民自治的產生和發展標志著我國農村地區正在從政府管理走向以村民自治為特征的民主治理,表明我國的政治民主化過程不斷加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村民自治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力爭使村民自治高效地運行,切實地維護村民的利益。
二、村民自治在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首先,村黨支部書記權力過大,凌駕于村民自治組織之上。這些村黨支部書記片面解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將村務決策權集中于村黨支部手中,架空村民委員會和村民代表會議等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及村民自治組織難以對支部書記進行有效的監督。針對此問題,我們要堅持“由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需要得到村民會議或由其授權的村民代表會議的批準后方可執行”的法律規定,從而有效防止村支部書記個人專權。
其次,部分村干部素質低下,嚴重影響村民自治的成效。例如,部分村干部軟弱無能,無法開展工作;財務不清,村干部貪污腐敗;與地痞流氓相勾結,治安秩序混亂;村務不公開,導致干群矛盾激化;黨的農村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了群眾生產積極性等等。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可以加大普法教育和掃盲教育,使《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深入人心,進而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養,使其切實保障村民的民主權利,切實維護村民的民主利益。
再次,村民自治組織受到宗族勢力的影響。一些農村宗族勢力通過操縱選舉而掌握了村民自治組織的大權。然而它不以法律法規為行為準則,而是以宗親血緣和家族私利為行事的依據,這就會造成欺壓霸道的不公平現象,使村民自治走形變樣,嚴重影響當地的穩定。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可以采取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辦法,杜絕依靠賄賂或威脅手段當選的現象。
綜上所述,村民自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做主,它符合我國的歷史和現實條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種實踐形式。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飛速性進展,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村民的政治素質,促進了農村的廉政建設,維護了農村的社會穩定,帶動了農村的整體性進步。但是,作為一種新鮮事物,伴隨著其前進的過程暴露了很多問題。因此,我們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促進村民自治進一步發展,推動民主治理的進一步完善,進而開辟政治民主化的新進程。
【參考文獻】
[1]《民主、政治秩序與社會變革》,徐湘林主編,中信出版社
[2]《中國政治分析:視界與維度》,趙海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學正,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