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摘要】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一部分的情況下,大學生在校園內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對互聯網的應用,這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學習與生活更加便捷,一方面還會使學生們遭受到網絡詐騙。這是因為大學生心理不是很成熟,思想比較單純、情感真摯,容易輕信他人,這使得很多不法分子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網絡詐騙,致使學生有錢財損失。對此,應當加強對校園網絡詐騙予以有效防范,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良好的學習與成長。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網絡詐騙行為的表現及特點,進而探討如何有效防范校園網絡詐騙,希望對于改善校園環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校園網絡;網絡詐騙;防范措施
年來發展迅速,由于我國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網絡詐騙進行約束,網絡詐騙案件與日俱增。由于大學生思想單純,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和真假辨別能力,屢遭不法分子侵害。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校園網絡詐騙類型有多種,如網絡釣魚類、網絡購物類、網絡交友類等,這使得很多大學生防不勝防,很可能再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被欺騙了,這不僅會使學生錢財方面有一定的損失,還可能在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致使學生進入社會的勇氣銳減,那么學生未來發展將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針對此種情況,應當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對校園網絡詐騙予以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學生再次受到欺騙和侵害。
一、網絡詐騙行為的表現及特點
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來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產的行為。它是在信息時代逐漸興的詐騙犯罪方式。在近些年國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應用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網絡便捷性,展開不同類型的網絡犯罪,給人們的財產帶來一定的威脅。總結以往所發生的網絡犯罪,確定目前網絡犯罪類型有:
其一,網絡釣魚類。也就是通過發送欺騙性的電子郵件、偽造網站或謊稱熟人來進行詐騙。這一類型的網絡詐騙主要針對的是當代大學生,他們從枯燥充實的高中時期過渡到大學時代,還沒有對社會有充分的認識,并且自身也是非常單純,容易相信他人,這使得不法分子通過傳遞中獎、活動參加信息等來進行詐騙,學生在填寫個人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被騙取錢財[1]。
其二,網絡購物類。也就是通過在互聯網上買賣商品而發生的詐騙現象。在現代生活節奏較快,加之電子商務運行日漸成熟,人們真切感受到電子商務便利性的情況下,半數以上的人會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來選購商品,尤其是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的大學生。此種情況下,某些不法分子借用未收到貨款琥珀貨款余額不足等理由來詐騙,很多大學生因警惕性不高,并沒有辨別信息的真偽,直接進行金錢支付,最終造成錢財損失。
其三,網絡交友類。也就是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和交友網站來進行詐騙。在當地大學生容易被各種新鮮的軟件所吸引,并且希望擴大自身交際圈的情況下,某些不法分子則利用大學生的這一特點,與大學生建立網絡友情或者愛情,在溝通過程中的編造各種謊言來向大學生索要錢財,而大學生因顧及情感,支付錢財。
二、校園網絡詐騙防范措施
學生的個體成長是心理、生理與社會性協調發展的過程,與社會中同齡年輕人相比,學校就相當于象牙塔,良好的保護學生,使學生不受到社會不良現象、不良人士的影響,但同時學生心理成熟比較緩慢,在當前各種網絡詐騙已經深入到校園環境之中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上當受騙。為了避免此種情況持續發生,應當加強對校園網絡詐騙防范。筆者的建議是:
1.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盡管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之中放松自我,表達情感,還能學習知識、開闊視野,但也要讓學生認識到網絡的危害,通過開展各種網絡風險防范活動,舉例說明各種網絡詐騙給學生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到網絡詐騙的危害性及網絡上存在的其他不良現象,以此來驚醒學生,使之能夠提升自身防范意識,與人交往時切戒輕信,更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要貪圖小利,對異常現象提高警惕,不要被假象所迷惑[3].
2.克服心理弱點。其實,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夠借助網絡進行詐騙并且得手,多半是利用了人們的心理弱點,如貪圖小利、管狀思維等。為了避免學生遭受到網絡詐騙,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客服心理弱點,也就是向學生傳播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之能夠借助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開展心理方面的演講或交流會等,讓學生能夠從收益,調節心理,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身觀及世界觀,很好的防范與抵御不良行為。
結束語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確定校園網絡詐騙呈現出多種類型,以網絡釣魚類、網絡購物類、網絡交友類等類型存在,致使很多大學生防不勝防,很可能再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被欺騙了,這不僅會使學生錢財方面有一定的損失,還可能在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為了避免此種情況持續發生,應當加強校園網絡詐騙防范,即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克服心理弱點等,如此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有效防范網絡詐騙,還能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肖謝,黃江英.大學生網絡受騙的類型、原因及對策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5):67-72.
[2]李明潔.高校大學生防范網絡詐騙的途徑研究[J].北極光,2016,(10):230-231.
[3]郭英.淺談中國傳統恥感文化與大學生網絡道德的規范[J].知識經濟,2015,(23):116-117..
[4]丘洪偉.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園網絡安全問題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