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要】目的:提高壓瘡防范措施的正確執行率,規范壓瘡護理防范管理。方法:通過對住院壓瘡高危患者防范措施的執行及相應的整改措施,優化護理工作流程。結果:壓瘡高危患者防范措施的正確執行率從改進前的85%提高至改進后的95%。結論:基于問題現狀,加強護理工作流程,可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壓力性潰瘍/防范和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等原因,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壓瘡至今仍是護理學領域的難題,它不僅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消耗了極多的醫藥、護理費用。通過對我院2個壓瘡高危科室,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及優化護理工作流程,取得了滿意效果。
組員共5名,由各科室的護士長及2名護理骨干組成,同時由護理部主任擔任項目指導教師,提供質量改進的技術支持。項目范圍為2017年1~6月2個壓瘡高危科室的所有壓瘡高危患者(Braden評分≤12分)。
分析及改進 :召集團隊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對人員、方法、設備、材料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可以改進的方法。
方法:確定改進項目,能影響壓瘡防范措施執行的相關因子。將壓瘡防范流程分解為以下7個環節:Braden評分、翻身營養補充、皮膚潮濕管理、、防范用具使用、健康宣教、交接班及觀察記錄。由小組成員收集2017年6月2個科室所有壓瘡高危患者上述7個環節的防范措施及護理的落實,每周不定期采集數據1次,共采集2個病區高危壓瘡患者100例次,壓瘡重點防范環節共700(100×7)個,并對所有采集的數據進行匯總統計。為保證數據采集的真實有效,每周不定期選擇某一天作為采集時間,采集到的數據不在科室當場反饋,不與科室績效掛鉤。
2017年1~6月,我院共上報壓瘡高危患者150例,實際發生壓瘡10例,其中難免壓瘡9例,壓瘡高危患者壓瘡發生率為6.6%。壓瘡重在預防,絕大多數壓瘡是可以預防的。因此,我們確定以提高壓瘡防范措施及護理為重點改進項目。
1.壓瘡病因及高危因數
1.1 病因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度。
1.2 高危因數感覺、營養、年齡、體重、組織灌流狀態、精神心理因素。
2.壓瘡的預防管理
2.1 壓瘡預防護理管理應做到“五早、五到位”。
2.1.1 五早:①評估,患者入院24h內進行壓瘡危險因素首次評估。②早報告,確認壓瘡高危患者,立即報告護士長,特殊病例24h內向科護上長、護理部逐級上報。③早落實,根據患者病情立即落實各項護理防范措施。④早督查,護士長、護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護理質量。⑤早指導,對特殊病例護士長、護理部應及時會診制定針對性及適宜性的護理措施。
2.1.2 五到位:①落實到位,制定護理措施落實到位。②評估到位,壓瘡危險因素動態評估、患者皮膚情況及壓瘡發生情況動態評價要到位。③指導督查到位,護士長、科護士長、護理部對壓瘡預防護理指導、質量督查的三級管理到位。④對護士進行壓瘡相關知識培訓到位。⑤持續改進到位,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堅持每月對壓瘡預防管理情況匯總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改進,改進措施落實到位。
2.2 壓瘡危險因素的正確評估現有的各種壓瘡評估表,國內外常有的Braden、Norton和Waterlow等評分表。
3.壓瘡的預防措施
3.1 減輕壓力解除壓迫是預防壓瘡的主要原則。盡管各種坐墊、床墊及支具不斷改進,各種翻身床、氣墊床的應用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最基本、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翻身。翻身方法:對于病情穩定者予定期翻身,采取循環臥位,每2h一次,嚴格按時間進行。翻身交替順序為:右側位一左側位.一平臥位(抬高床頭不應超過30度,半臥位時,床頭抬高超過45度時病人最易滑動,尾骶部剪切力會大大增加,5~30度之間為宜),并配合軟墊,每種臥位持續1~2h,可相應保證枕部、肩胛部、髂嵴、骶尾部及足跟等有效血液循環,從而減小易發部位的壓瘡風險。
3.2 減少摩擦力和剪力,翻身或移動患者時忌拖、拉、拽、扯,保持床面平整。平行抬起患者,用力要在一個平面上,減少剪力的形成。半臥位時對于膝部和足部進行恰當固定,在足部和床底之間墊棉墊,防止身體下滑導致摩擦增加。
3.3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可增強皮膚的抗摩擦力。及時更換床褥,用溫濕的毛巾和柔軟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膚,動作輕柔。可使用透明貼保護兩側髖部及骶尾部等骨突出部位預防壓瘡的發生。
3.4 營養支持治療營養不良是壓瘡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重癥長期臥床者,由于疾病消耗,營養攝入減少,吸收功能下降,導致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根據病情盡量應用胃腸內營養,應予胃腸功能調理、高蛋白、高熱量等飲食。若腸內營養不能滿足需要時,增加靜脈營養,必要時輸注血漿和白蛋白,保證全身營養支持,提高皮膚的屏障功能。
3.5 各種醫療器械的臨床應用減輕軟組織壓力,縮短受壓時間。國內目前使用的防壓瘡床有:脈沖式充氣床墊,海綿式褥瘡墊,自制水床。
3.6 避免護理誤區,避免頻繁、過度的清潔皮膚,不建議對局部發紅皮膚進行按摩,避免使用碘酒或酒精等消毒劑擦拭皮膚,避免在局部創面使用冰敷、烤燈,皮膚褶皺處避免涂抹凡士林等油性試劑,防止局部皮膚浸漬,甚至潰爛,不提倡使用橡皮圈。
3.7 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為病人做細致的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社會支持可使病人應急情緒的消極影響減弱。同時向家屬及患者講解如何減少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及其他發生壓瘡的各種高危因素,普及預防知識,減少壓瘡復發。
4.小結
壓瘡的防護一直是困擾醫護人員的一大難題,預防尤其顯得重要,通過有效的評估,連續、定期、全面多層次評估監控,詳盡有效的護理計劃,不斷根據危險因素改善護理措施,并以病人為中心,強調“個性化”的護理,即針對不同的個案、病因,客觀地對待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充分認識其危害,并努力研究,壓瘡的有效預防和護理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許麗敏.《中華護理雜志》:621-623(7)48,2013,
[2]夏晶晶.褥瘡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0,20(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