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

【摘要】目的:觀察并研究到今后的干預對于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12月接收的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產婦150例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對所有產婦采用隨機方法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產婦均為75例。對照組產婦配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產婦采用早期干預護理,對兩組產婦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術后對兩組產婦的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進行比較,比較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上對于進行剖宮產的孕婦為其配合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指導能有效的預防產婦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產婦的疼痛,能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最近這些年我國二胎政策正在逐年開放,這也使得人們的分娩觀念出現改變,很多剖宮產和一些高危的臨床孕婦開始增多,我國的剖宮產率也正在不斷的逐年升高,剖宮產術后存在有很多的并發癥情況,而這些并發癥正在不斷的增加[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對于剖宮產來說是剖宮產術后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患者會因為血栓脫落導致出現心腦肺等重要器官堵塞,增加了剖宮產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的風險[2]。所以為有效促進產婦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主要分析為產婦提供早期護理干預來預防并且干預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結果取得滿意成果,現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4年4月的2016年12月接接收的150例剖宮產的產婦,將所有產婦按照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產婦各有75例。對照組產婦當中有初產婦46例,經產婦29例,產婦的最大年齡為43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平均年齡為(33.6±6.1)歲;觀察組產婦當中有初產婦45例,經產婦30例,產婦的最大年齡為42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32.1±3.4)歲。本研究所有產婦均采用剖宮產進行分娩,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產婦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對照組產婦配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產婦配合早期護理干預,其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預:做好和產婦的溝通工作,疏導產婦的不良心理,以便于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這樣才能提高產婦的配合度。要提高產婦對于剖宮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正確認識,介紹一些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誘因和預防措施,以便于提高產婦的認知;
②妊娠晚期預防:妊娠晚期需要提醒產婦注意靜脈回流情況,產婦不能久坐和久站,在睡眠的時候需要盡量的抬高下肢,內衣內褲應該盡量寬松,避免勒到產婦的腹部。盡量避免久蹲廁所,除此之外應告知產婦絕對禁煙,以防止因尼古丁對刺激而導致的靜脈收縮影響血液循環;
③定期孕檢:護理人員需要提醒產婦進行定期的孕期檢查,積極的參與到相關的孕婦知識教育中,以便于能夠及早的發現孕期的并發癥,有效做到預防,并且要減少孕婦孕期并發癥的發生。因為孕期高血壓綜合征、前置胎盤等都會導致剖宮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所以產婦需要避免過度的操勞,每日應該保證具有充足的睡眠[3]。使產婦能夠調整自我情緒,避免情緒波動,保證產婦飲食均衡,控制產婦體量不能增加,過分的肥胖會導致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可能會增加產后的下肢深靜脈的發生率;
④術前健康教育:手術以前需要講解下肢深靜脈發生的原因,能夠明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臨床癥狀,強化產婦的認識。同時需要提升產婦術前的準備工作,以便于能夠積極的配合術前檢查培訓,產婦主動的進行肢體鍛煉。除此之外,還需要鼓勵產婦配合臨床預防,鼓勵產婦積極的參與到剖宮產術后的護理干預工作當中,以便于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⑤體位護理:剖宮產術后需要進行有效的體位護理,術后兩小時應指導產婦床上進行伸屈踝關節。要防止產后骨下肢回流異常或者身體下肢承重過重,通常在手術以后六個小時,直到產婦在床上進行翻身,并做好膝關節的伸屈練習,術后一天拔管,產婦可自行進行床下活動,但是注意不能夠有較大的負重。
1.3 觀察指標
對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的下肢水腫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23.0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數資料均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明顯,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對兩組產婦的下肢腫脹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進行比較,比較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討論
近年來剖宮產率正在逐年上升,這也使得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正在不斷的增加,在臨床當中應該予以早期護理干預,并且做好積極的預防工作,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并且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就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增加產婦的痛苦。因此,在進行早期護理干預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的重視。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產婦的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水腫和滿意度明顯與對照組存在差異,證明了早期護理干預的價值。早期護理干預能夠通過全方位的對產婦進行護理,有效預防了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護理人員通過科學的護理,正確引導產婦認識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從而積極的配合臨床護理,及時的發現了臨床癥狀并且給予處理,能在最大程度減小和預防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進行剖宮產的孕婦為其配合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指導,能有效的預防產婦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產婦的疼痛,能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護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美萍,胡秀英,袁遠程,曾秀芳.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05(14):64-65.
[2]王桂珍.剖宮產術1060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04(14):27-28.
[3]張改鳳.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與防治[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07(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