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腹癥手術麻醉的主要方法以及處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2例急腹癥手術麻醉案例,利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62例患者手術中麻醉處理的主要方法以及處理后的效果。結果:在手術麻醉后有3例患者因為體質原因出現循環紊亂,經處理后恢復;有2例患者因失血過多死亡;手術麻醉效果均為良好,且成功率100%。結論:急腹癥患者采取適當的麻醉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能使手術麻醉較為成功,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5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2
急腹癥作為一種急性疾病,有著發病急、發病重、危險較高的臨床特點,尤其是對其治療不及時,不恰當都會引起急腹癥的惡化甚至患者的死亡,所以及時手術治療、術前麻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急腹癥患者術前評估、選擇恰當的麻醉方式是非常關鍵的,尤其要根據急腹癥患者的具體疾病特點準備相應的麻醉措施包括麻醉方法、麻醉用藥等方面;同時加強對患者的術后護理,減少患者發生意外,提升手術的成功率。
一、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急腹癥手術患者麻醉案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8例,平均年齡為42歲,女性患者有20例,平均年齡40歲;各類急腹癥具體有12例炎癥性,15例穿孔性,8例梗阻性,15例損傷性,12例出血性。病情基本無明顯差異性。
1.2 方法
1.2.1 麻醉前評估和宣教 急腹癥屬于急性病癥,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手術治療,所以麻醉前評估時間較短,但也必須采取準確有效的評估。本次采用美國麻醉醫師協會評估標準(ASA)對患者進行分級評估,分為Ⅰ~Ⅴ級,一般級數越高,患者死亡發生率越高。必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麻醉術前宣教,宣教麻醉相關適應癥和并發癥,減少心理負擔,提升麻醉效率。
1.2.2 麻醉方法 一般方法有兩種分為氣管內插管全麻和硬膜外阻滯麻醉,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要求和特點,選擇時根據患者病情的狀況和麻醉適應癥進行麻醉。具體要求和特點:前者適用患者病情較嚴重,手術時間較長且手術復雜的患者,而后者則適用病情較輕,各項生命體征良好的患者;前者采用靜脈注入,利用器械保持患者呼吸通暢,常用藥物芬太尼(2μg/kg/次)、阿曲庫銨(0.6mg/kg/次)后者是在相應的病變部位進行穿刺,硬膜外穿刺,常用利多卡因(6ml/次)。
二、結果
由表1表2可知選擇正確的麻醉方式和用藥使患者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僅有2例患者死亡,且麻醉成功率均為100%,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三、討論
3.1 急腹癥的特點
急腹癥是一種總稱,是對所有腹部急性疼痛表現的概括。其發病率相對較高,且發病較急,病情轉變較快,多伴有機體生命體征紊亂,休克、電解質水平紊亂等,甚至伴有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危及患者生命。急腹癥相對較難診斷,雖然每種急腹癥都相應的癥狀和表現,但早期急腹癥卻很難診斷,許多癥狀都有,不能準確診斷。所以術前評估是對患者病情診斷的有效手段,也能根據病情制定相應的麻醉手段,從而減少避免患者的意外甚至死亡。
3.2 麻醉方法與特點
硬膜外阻滯麻醉和氣管內插管全麻是符合手術安全、有效要求的麻醉方法,尤其在患者生理方面影響較小;硬膜外阻滯適用病情較輕,各項生命體征良好的患者,局部麻醉效果較好,若病情較重可選用氣管內插管全麻的方法,可保證全麻效果較好。同時在麻醉方式適當的情況下,在麻醉用藥、藥量方面也要慎重選擇,比如硬膜外阻滯麻醉常用藥: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等,本次研究選用利多卡因,藥量6ml每次;而氣管內插管全麻選用芬太尼(2μg/kg/次)、阿曲庫銨(0.6mg/kg/次),均按照全麻標準用藥。兩者用藥均要注意合理控制,防止患者因用藥次數過多或者藥量過大等問題導致呼吸衰竭、循環受抑制等疾病。選擇正確的麻醉方式使患者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合理的用藥同樣會提升患者的恢復狀態。
三、結論
綜上,對急腹癥的患者麻醉最注重的是時間的把握、術前評估、麻醉方式以及用藥等方面。時間的把握要在及時搶救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相對全面的了解,且在不影響患者搶救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包含麻醉適應癥、禁忌癥,根據評估的內容對患者病情分析,進而選擇正確的麻醉方法給藥,達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加強對患者意外事件的防治也是急腹癥患者麻醉成功、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這是一種預防措施,針對患者的心理、疾病等方面的防治,對改善患者病情、提升術后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也是今后重視的重要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田海平,郭林選;對不同麻醉方式應用于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療的影響進行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年30期
[2]喬輝;80例急腹癥手術的麻醉臨床處理思路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年16期
[3]陳品中;外科急腹癥848例診斷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