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國琴
【摘要】目的:內科急癥治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國的醫學發展水平,甚至內科急癥治療水平是該國整體醫療水平的重要體現。我國傳統中醫學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內科急癥治療上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中醫內科急癥治療基本原則以及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主要特征,對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其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中醫內科急癥治療;原則;特征;現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R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中醫的發展,傳統中醫在內科急癥治療中逐漸凸顯優勢,中醫內科急癥治療上將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基本原則
結合筆者醫療實踐工作經驗,認為中醫內科急癥治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例如肺癆病人咳痰帶血為標,陰虛火旺是本,在病人突發咳血時,會先治咳血即治標為先,待其病情穩定后再調理治本。中醫認為怪病久病重癥多淤,因此應用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改善內毒素導致的微循環障礙,有些重癥甚至可以用針刺放血的方式來排毒。清熱解毒、菌毒并治對感染性急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僅可以消炎抗菌,同時還可以發揮抗內毒素作用,保護機體免受損失。
二、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主要特征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展,近年來現代西醫在內科急癥治療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這離不開內科急癥的基礎研究、創新的監測手段及新型制劑與先進的治療技術。與西醫側重于現代技術設備及藥物不同,我國傳統中醫學在臨床內科急癥治療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辨證論治。明辨標本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治療時治標與治本二者結合,同時根據標本確定治療順序。該方法側重整體急救,認為內科急癥是機體多方面與層次失調或破壞造成的,所以采取整體治療才是比較合理的治療方式。二是整體宏觀監測。傳統中醫理論通常對患者癥候變化進行宏觀監測,該方法監測急癥患者重點在于整體及動態變化,對患者精氣神的癥候變化與脈象及舌象進行動態監測,將病情發展集中反映以突出其優勢。三是復方整體治療。傳統中醫理論通常采取標本兼治方法治療內科急癥,需要采取復方整體調治方法,因此療效較為顯著且不易發生醫源性并發癥。但該治療方法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投藥途徑與劑型品種受到限制,造成藥效無法充分發揮。
三、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發展的現狀問題
與現代醫學相比較而言,盡管我國傳統中醫內科急癥治療歷史悠久,內科急癥在中醫治療發展上還有些緩慢,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1)沒有充分應用現代科技。西醫在近半個世紀產生較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現代化技術的充分利用,諸如動物實驗手段的利用使新藥物研發進展迅速。中醫由于長期脫離現代技術,沒有與現代醫學技術進行良好結合,造成傳統中醫在內科急癥治療方面難以突破。(2)沒有完全突破藥方。即藥方在臨床中長期重復使用,長期內科急癥的治療實踐導致醫生在治療上形成慣性思維,只是在某種病的治療方劑上進行加減,很少考慮對急救手段的更新。因較一致的治療方法在長期使用,中醫治療基本上不會開展成批的病例分析,只是在一些少數成功病例上產生滿足感,在全國醫學雜志上對相應成功案例進行介紹。因此內科急癥治療的中醫領域,很少出現內科疾病治療的有效方法及方藥專著等。(3)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臨床研究比較少。醫學發展新形勢是以傳統治療為核心,將最新科學技術引進,使簡單驗證治療轉變為理論研究與臨床治療技術結合,由采取單一中醫湯藥發展為多種速效藥物并存、多劑型投藥的新型方式,從回顧文獻的簡單整理向貫穿古今的專著方向發展,同時開展同治異治的共性理論研究。傳統中醫理論缺少對于醫學發展的敏銳意識,使中醫發展一直停留在疾病的經驗治療層面,臨床研究開展的投入明顯不足,在某種程度上對中醫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四、加強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發展的策略
筆者認為加強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發展的策略主要表現為:(1)充分利用好現代科技,提高中醫內科急癥檢查水平。合理借鑒西醫的優點,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完美結合傳統與現代醫療技術。使中醫指標實現現代化,不僅不能耽誤病情,還有準確治療并取得良好療效。(2)建立比較專業的中醫治療隊伍。這對于中醫內科急癥治療水平的提高是個關鍵問題,建立相應急癥科室并配備專業醫療隊伍。由于專設科室沒有建立就無法開展相應急癥診治,更無法應付各種急癥的產生與變化,對急癥治療具有不利影響。必要應變能力的缺乏,技術過硬專業隊伍的不足,盡管急癥科室設備先進,也無法提高中醫內科急癥治療水平。而且,條件設備較差、科室結構設置不合理、專業人才缺乏等都是目前中醫臨床治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3)深入開展中醫內科急癥的相關臨床研究。提高內科急癥的中醫治療水平。政府衛生部門要不斷扶持,建立中醫技術骨干培訓或研究基地。加強中醫內科急癥的有關理論研究。針對內科急癥將研究重點放在常見疾病及具有中醫治療優勢的急重癥上,發揮中醫優勢,明顯提高中醫治療療效。(4)豐富中藥制劑。比如豐富中醫藥品的種類,增加針類制劑。在急癥治療過程中,傳統的中藥需熬制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故研制更加快捷方便易使用的針劑及片類的口服藥品更是迫在眉睫。融合現代工藝技術,將傳統的草藥汲取精華后制成新型的制劑,這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有了更穩定的保證。另外,還可以采用多種給藥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例如,綜合針灸、口服用藥、外敷用藥等多種方式,進而達到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醫學的傳入與發展,在檢查手段及劑藥等方面也發展迅速,西醫在治療內科急性病方面的顯著效果逐漸被人們普遍接受,而在治療慢性病上中醫可發揮其所長。因此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中醫發展,同時對于中醫復蘇及中醫學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喬之龍.中醫內科急癥學發展思路探討[J].中國中醫急癥,2009(3)
[2]劉麗榮,路凡.中醫治療慢性腎盂腎炎7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21)
[3]歐陽北,江生.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29)
[4]羅侃.中醫急診醫學及中藥新劑型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