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醫針灸治療腦卒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的85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回顧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1例患者使用傳統康復治療,觀察組44例使用傳統治療和中醫針灸治療,對患者進行2~3個月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對照組低,患者的患側負重能力和Barthel指數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針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十分突出,能夠提升腦卒中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針灸;腦卒中;康復治療;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1
中風又稱急性腦血管意外,是人類健康疾病的三大威脅之一,其主要臨床癥狀是:頭痛發作后,惡心、麻木、意識障礙、活動不靈、突發性聽力障礙或語言障礙。卒中具有多發性、致殘率高、治療困難等特點。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越來越受到醫務工作者的重視。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在辨證論治理論的形成發展幾千年,總體平衡的原則,在臨床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基于神經解剖學的快速發展,針灸針灸已經開發出多種新的方法,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現重點探討針灸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對85例腦卒中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1例使用傳統康復治療,共有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39~71歲,平均(48.0±6.3)歲,觀察組患者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38~69歲,平均(47.0±5.9)歲。兩組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比較分析。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康復訓練,以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為基本方法,對軟癱期患者,采用揉、推、捏等手法進行輕柔而有節奏的按摩,使患肢放松。觀察組的治療方法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針灸治療,包括頭針治療和體針治療。頭針治療選取偏癱對側頭皮的運動區和感覺區,行針捻轉200次/min,每10min進行1次,留針30min,1次/d,10d為1療程。體針治療在急性期以醒腦開竅為主,選用人中、內關、三陰交快速捻轉,每5min進行1次。病情穩定后,在弛緩階段選用曲澤、后溪、伏兔、俠白、三陰交、梁丘、足三里等;在痙攣期主要選取曲池、外觀、環跳、手三里、解溪、支正等,采用捻轉提插手法,30min后取針,1次/d。
1.3 治療標準。本研究主要針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患側負重能力及Barthel指數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后分別為(20.8±4.9)分、(13.9±3.7)分。觀察組治療前后分別為(21.6±5.3)分、(8.4±5.2)分;對照組患側負重能力治療前后分別為(59.1±9.5)分、(63.1±9.4)分。觀察組治療前后分別為(58.7±8.8)分、(74.6±9.2)分;對照組Barthel指數治療前后分別為(31.3±95.5)分、(59.6±11.5)分。觀察組治療前后分別為(29.7±8.6)分、(78.3±13.2)分;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對照組低,患者的患側負重能力和Barthel指數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的不科學性會導致身體正氣不足和五志病,使各種疾病引起的血液和臟腑功能紊亂。中風的發病與遺傳、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它是一種由綜合性不利因素引起的突發性疾病。它是一種典型的常見腦血管病。研究發現,逐年增加,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和大多數的老年患者,腦卒中的治療和護理時間漫長、困難,患者很容易留下偏癱、語言障礙和其他功能的后遺癥,本病的預后常伴有尿失禁、吞咽困難和并發癥。
中風,又稱急性腦血管意外,是一種臨床上發病率很高的心腦血管疾病。它也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患者會產生疾病意識、身體活動、聽力理解、語言障礙等,主要是由于誘發顱內血管阻塞、腦血循環障礙等因素,導致一次或終身的腦功能障礙。卒中具有多發性、致殘率高、治療困難等特點,降低了患者的行動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引起了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針灸是中醫的精髓。它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辨證施治和整體考慮的原則,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針灸治療中風的效果顯著,主要包括頭針和體針。頭針能減輕血管痙攣,擴張血管,有效促進腦血管的血液循環,提高休克神經細胞的功能恢復。針刺治療的重點是改善肢體肌肉張力,促進肢體關節活動,抑制痙攣。針刺能促進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的聯系,調節機體內部環境,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和自理能力。因此,中醫針灸在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對照組低,患者的患側負重能力和Barthel指數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論
總而言之,腦卒中是心腦血管疾病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類疾病,該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殘疾率,患者患病后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此次我們對中醫針灸治療該疾病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患者的癥狀得到了緩解,神經功能、肢體運動能力得到了改善,患者的痛苦有所緩解,生活質量改善。
參考文獻:
[1]李莉,王剛,支世保.針灸聯合中醫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6,05:473-475.
[2]高靜佩.中醫護理在腦卒中康復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環球中醫藥,2016,06:745-747.
[3]宋婷婷.針灸結合推拿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與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6,08:123-125.
[4]吳海燕,曾瑤.中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2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