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 艾可
政策落地一年兒童節市場走一遭
■ 策劃/ 艾可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剛過,不少家長都選擇為孩子添置一套新衣服作為節日禮物。這個普遍性的舉動帶動童裝童鞋市場在近期迎來一個銷售小高峰。
就在去年的6月1日,我國首個針對童裝及校服的國家強制性標準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實施。時隔一年,政策的出臺之后的童裝市場的整體質量是否有所提高成了廣大消費關注的問題。


蝴蝶結、繩帶、亮片、珠花……為了豐富童裝樣式,不少生產商想方設法加上各種各樣的裝飾物,然而卻成為了安全隱患。在質檢總局每年的質量抽查中,兒童服裝也曾多次被爆出過質量問題。現在,家長們在給孩子買衣服時,開始更多地關注童裝的質量問題。
據了解,關于童裝的繩帶其實以前就有明確要求,但由于都是推薦性標準,對企業來說缺乏強制力。即將實施的《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該標準有3個顯著特色:一是進一步規范安全技術要求,增加6種增塑劑和鉛、鎘兩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等;二是各項要求充分與國際接軌,作為國內第一部專門針對嬰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標準,充分吸收并借鑒了發達國家有關嬰童紡織產品安全性的技術法規要求,其嚴格程度等同甚至超越了發達國家標準;三是適用范圍專門針對嬰童產品,要求嬰幼兒紡織產品加注“嬰幼兒用品”,且兒童服裝在使用說明上還需標注其標準號以及安全類別。
此標準還將兒童服裝安全技術類別分成a、b、c三類,其中a類為最佳,b類次之,c類則是基本要求。并要求嬰幼兒紡織產品需符合a類的要求,而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應至少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應至少符合c類要求。

如今走在商場的童裝專柜看到,在幼童穿的連帽衫上已經基本看不到繩帶,服裝上的珠花、亮片等元素的使用頻次也大大減少了。為了安全性考慮,童裝基本都不會采用尖銳的配件,連帽衫一般也不會有繩帶,個別樣式的衛衣可能會采用繩帶,但一般繩子都比較短。
盡管在淘寶搜索童裝時,記者也發現一些兒童連帽衫的頭頸部依然有繩帶。還有一些童裝,為了增加時尚感,在肩膀部位設計了整排的鉚釘,鉚釘外觀尖銳,其實并不適合用在童裝上。
據悉,為了保證市場的平穩過渡,新標準設置了兩年的實施過渡期。也就是說,2016年6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產品允許在市場上繼續銷售至2018年5月31日。2018年6月1日起,市場上所有相關產品都必須符合新標準要求。
在此期間,不少童裝生產企業也表示,“新標準實施之初,最重要的是讓這些企業都知曉標準的具體內容,再逐步執行起來。”隨著標準實施之后,質量監督部門將加強檢查監督,進一步督促童裝生產企業規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