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教師怒懟《王者榮耀》之前,從3月到現在,《人民日報》至少發文六次,怒懟《王者榮耀》,創造了中國游戲史上的一個特殊紀錄。
央媒集體怒懟
3月,人民日報官微發表了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的長微博,引起了各方各業巨大的爭議。
除了歷史觀,游戲公司的“價值觀”也受到了怒懟:文化企業要有正確價值觀。青少年喜歡游戲,也潛移默化在接受游戲傳達的精神文化信息,游戲的本質不僅僅是娛樂,還有教育、訓練及信息傳播的功能。作為文化產業門類的游戲也應該發揮游戲的這方面功能,不僅要加強娛樂游戲正能量,而且要注重以傳播知識、訓練能力為目的的應用游戲的開發,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產業的重要作用。
一日之內,人民日報這條微博評論量超過了16000條,此后,人民日報又集中在暑期前怒懟《王者榮耀》,內容包括《別讓網游成為生活的全部》、《防沉迷藥方,在父母手上》等,針對的主要問題包括游戲使青少年成癮,架空歷史誤導青少年,做了一些不好的價值觀傳遞,誘導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在防沉迷上缺乏誠意和責任感等等,騰訊公司的市值為此掉了1000億。
繼人民日報之后,新華社發文怒批《再評“王者榮耀”沒有責任血液的游戲注定走不遠!》,直指“王者榮耀”對自身引發的社會問題缺少應有的歉意與解決誠意。可見,《王者榮耀》經常被民間戲稱為《王者農藥》,并非筆誤。
看看騰訊的措施
嚴格來說,《王者榮耀》和騰訊游戲這次似乎躺槍了,因為手游市場一直這樣,網易的《陰陽師》也都類似,不過王者榮耀做得最大,樹大招風。
在收到批評后,其實騰訊已經做出了很多改變了,關于架空歷史,他們想了個機智的辦法,推出了一個 “ 歷史上的TA ”,只要點一下,就能彈出遵循史實的介紹。
關于防止青少年沉浸的事,騰訊一開始出了個 “ 成長守護平臺 ”,家長可以通過綁定這個平臺查看孩子是否上線游戲,可以控制孩子的上線時段和游戲內消費。
最近幾天,騰訊又推出了被譽為“最嚴防沉迷措施”的政策,用戶需要實名認證,如果是未成年人,會被限制游戲時間,同時家長可以設置直接禁用某硬件的登錄,即使更換賬號也沒用。
似乎騰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結果的畫風似乎不太對……
淘寶店主立刻推出了全套服務,專門為小學生解除防沉迷系統,以及提供代練服務,等等。
據某寶店主表示,這個政策出臺之后生意變得賊好!
這其實都是老調重彈了。
當年網游剛剛出現的時候,也面臨了一波這樣的風暴。不過,當年的網游的幼少化,遠遠不如今天的手游那么嚴重,至少小學生不在主流玩家之側。
如何解決小孩子“過度游戲”的問題,作為游戲開發廠商的騰訊絕對責無旁貸。
在身份證驗證防沉迷能被輕易破解的時候,騰訊推出了一波“測智商”的鑒別圖畫,推出了一系列只有成年人才具備的知識來防范廣大中小學生。但問題在于,百度上很快就能查到答案。
在這個時候,是不是要考慮推行一些更可靠的方法呢?比如人臉識別登錄之類的高科技。
防范關鍵在家庭和方法
說一千道一萬,這事不能只靠游戲廠商。這是在十七八年前,當網吧里充斥著《羅馬》、《CS》的年代,當時的家長們就得出的慘痛教訓。
而且,第一波沉迷于網游的那批少年,今天都長大了,一算年齡和時間,他們的孩子正好開始上小學。作為過來人,他們也許能多點經驗。
在后面的文章里,我們從上千名有文化有經驗有網游歷史的回答者中,抽取了一部分內容,或許,看完之后,面對《王者榮耀》的來襲,你能多一些淡定,或者多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