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對中國軍隊來說,是一場不得不為的戰斗。“七七事變”后,抗戰第二戰場在上海開辟。這是中日雙方在中國全面抗戰開始后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中日雙方動員兵力超過100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全線撤離上海戰場止,戰役歷時三個月。
在這場會戰中,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近30萬人,最終宣布死傷4萬余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國民革命軍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等148個師和62個旅共80余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如今,在上海,“八一三”留痕被很好地保護起來,并展示公眾,以銘記歷史!
淞滬抗戰紀念館
寶山區友誼路1號
于2000年1月28日建成開放的淞滬抗戰紀念館,2014年8月被國務院命名為首批80家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之一,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務基地。
紀念館共11層,1、2層為陳列區,專題陳列“血沃淞滬”八一三淞滬會戰史料,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日軍在上海的暴行、正義的聲援、歷史的審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七個部分組成。
“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珍貴歷史影像巡回展映”活動,于7月5日起在此開始巡展。巡展將自7月至9月在上海寶山、靜安、金山等地開展。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光復路1號
此地是最后據守上海市區的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八百壯士”浴血奮戰之地。
今年8月13日15:00-17:00,該館三樓臨展廳將舉行“從四行倉庫保衛戰看民族復興精神”讀書會活動。
同濟大學出版社《我的1945——抗戰勝利回憶錄》《抗戰勝利 民間影像特輯》新書發布座談會,將于8月15日上午9時在此舉行。

抗日第八集團軍司令部舊址
奉賢區奉賢南橋鎮北街居委會新建西路22號

此地原為南橋天主堂神父樓。
1937年八一三抗戰爆發后,中國第八集團軍設司令部于該地,當時邀請了郭沫若、夏衍、田漢、林默涵等30余人來南橋參加奉賢縣軍民抗日聯歡大會。

紅十字紀念碑
寶山區羅店鎮羅新路707號羅店中學內
1937年8月23日,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第一救護隊副隊長蘇克己及隊友謝惠賢、劉中武、陳秀芳,在救護對日空戰中負傷的飛行員范金函時,慘遭日軍殺害。1946年8月13日,在他們殉難處建立紀念碑。

侵華日軍小川沙登陸處
寶山區羅涇鎮小川沙河口南海塘內側
1937年8月23日凌晨,日軍以一旅團兵力于小川沙登陸,沿途燒殺搶劫,不到100天的時間,僅羅涇的范圍內即慘殺無辜市民達2244人,燒毀房屋10908間。1973年8月13日,上海市在日軍登陸處豎立“永志不忘碑”,1985年9月3日重立新碑即“侵華日軍小川沙登陸處”。

遇難同胞紀念碑
寶山區羅涇鎮陳東路121號
2003年8月13日,羅涇鎮豎立起一座“侵華日軍羅涇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碑”。碑體刻有“警鐘長鳴永志不忘”8個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