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課堂生成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師生、生生、生本充分互動從而產(chǎn)生的一種教學設計中沒有考慮到的新情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關注課堂生成情況,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促使他們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在指導高中學生閱讀詩詞的時候,教師也要關注課堂生成情況,及時抓住課堂中的閃光點,促使學生有所頓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生成
要促使課堂生成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由于中國古典詩詞距離高中學生較為遙遠,古詩詞會讓他們產(chǎn)生陌生感,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很少積極投入到主動探究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視頻和充滿感染力的導入語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例如《蜀道難》這首詩歌文辭較為深奧,學生很難理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xiàn)蜀山崔嵬險峻的特點,并用充滿感染力的話語引發(fā)學生思考:“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是否曾經(jīng)想過這個世上還有比登天還難走的山道嗎?李白在《蜀道難》中三次抒發(fā)感慨,認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他為何要用如此夸張的語氣來描繪蜀山呢?誦讀《蜀道難》,或許我們能從中得到答案。”這樣的教學引導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或許他們都想要探尋蜀山獨特的風貌。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圖片或講述故事,簡單描繪《蜀道難》中提到的傳說故事,如講述和蠶叢、魚鳧等蜀國國王有關的故事;講述秦惠王為了攻占蜀國送給蜀王美女的故事;講杜宇化身為杜鵑鳥的故事等,這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閱讀興趣。
如果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可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課堂生成效果自然會更好,學生會主動生成更有質(zhì)量的問題,深入地進行探究。
二、順水推舟,引導生成
中國古典詩詞意味深遠、言簡意賅,要品味其內(nèi)涵確實有一定難度。高中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思維的深度還需要進一步擴展。若要讓教學效果更好,教師則要把握好教學的最佳時機,依據(jù)課堂生成順水推舟地提出問題,進而引發(fā)學生對詩歌進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在學習《琵琶行》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問題:“既然是‘夜送客,那么主人和客人應該是一起到江邊的,可是詩歌中說‘主人下馬客在船,怎么客人已經(jīng)早就在船上了呢?”面對這個課堂生成,教師可以適時引導,指導學生學習“互文”有關的知識。教師可以指出:“這句用的是互文手法,實際上指的是主客一起下馬,一起上船舉行餞別酒宴。互文中的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似乎在說不同的事情,但是實際上是彼此呼應的。”在學生大致理解互文的修辭方法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想一下自己還曾經(jīng)還學過哪些使用互文手法的詩句。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煙籠寒水月籠沙”用的是單句互文的手法;“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用的是對句互文的手法。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隔句互文和排句互文的方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這種修辭手法。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生成,教師可以順勢補充一些和詩詞學習有關的背景資料、補充知識,這樣能讓學生學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善于取舍,點燃生成
其實在面對教學生成的時候,教師不必一一關照,而應該根據(jù)教學需要進行適當取舍,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生成,對于一些不太重要的生成則可以省略。
例如《雨霖鈴》一詞的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有的學生提問:“‘念去去,這里的‘去去是什么意思?”還有學生提問:“《雨霖鈴》這首詞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是為了描寫秋天凄涼的景物嗎?”在這兩個問題中,前一個問題只是圍繞詞義解釋展開,教師不必延展開來,只需簡單介紹“去去”是重復“去”字,表示很遙遠的意思;而第二個問題由于和詩詞理解有關,相對來說更為重要,所以教師可以將其作為突破口,抓住課堂生成,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在討論中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不僅只是為了介紹秋天的景物,“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等句子都表示了這是送別的場景,所以這首詞主要還是為了抒發(fā)離愁別緒,形容秋景只是為了借助秋日的凄涼來襯托人的心情。
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那些對理解詩詞內(nèi)容、分析詩詞意境、感受詩詞主旨有關的生成加以利用,拋棄一些和教學目標無關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讓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隨著高中生的心理已經(jīng)趨于成熟,具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他們也有個性化閱讀的需求,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因此,在古典詩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生成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文本。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有效激發(fā)生成;挖掘課堂閃光點并順勢利用能引導生成;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有所選擇,挑選那些最有價值的生成加以利用,這樣才能點燃詩詞學習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