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
北京電視臺新聞中心,北京 100022
摘 要 電視新聞報道的特性就在于強烈的現場感和事件報道的時效性與同步性。在這一特性的要求下,新聞報道當中現場出境記者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其意義和價值已經超出簡單的新聞報道本身,而是代表著媒體的形象以及輿論的導向,成為研究電視新聞報道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 出鏡記者;電視新聞;現場報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3-0119-02
電視新聞報道的特性就在于強烈的現場感和事件報道的時效性與同步性。在這一特性的要求下,新聞報道當中現場出境記者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其意義和價值已經超出簡單的新聞報道本身,而是代表著媒體的形象以及輿論的導向。成為研究電視新聞報道所必需面對的課題。
電視新聞的報道形式與很多種,有一般消息的簡單處理,大多言簡意賅,突出信息量和時效性。但與之相對照,電視記者在現場新聞的出鏡報道,一般都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顯示了媒體對這一新聞事件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電視媒體之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強化新聞的重要性,是由于現場出境報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新聞效果所決定的。
從傳統意義上講,記者在現場是新聞報道的必需條件。這一點不論是報紙、廣播還是電視概莫能外。而電視新聞由于記者的出鏡報道,使得記者的身份和形象從隱性的幕后轉而來到臺前。因此比起其他媒體來說,電視新聞報道具有了獨特的手段和表現形式。記者出鏡報道既為新聞增加了現場感,也為新聞現場報道增加了記者參與的痕跡,將新聞報道的主客觀因素清晰可辨的統一到新聞報道中來。
電視記者的現場出鏡報道形式多種多樣,總的來看分以下幾種:1)現場報道;2)現場探訪;3)現場評論。不論哪一種形式,都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1 現場報道
電視新聞節目當中我們經常看到電視記者出現在一條新聞的報道的起始部分,手舉話筒進行現場報道。由于身處現場無論畫面還是聲音都強烈的發出來自現場的信息,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和現場感。這種方式被普遍采用到新聞報道當中。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這種記者出鏡報道形式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現場報道記者與演播室的節目主持人先后對同一條新聞的導語或內容進行播報,造成重復。在遇到這種情況發生時,后期的新聞節目編輯往往會去掉記者現場出鏡的段落,以保持新聞節目的整體和連貫,因此這就對現場出鏡記者的報道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的現場出鏡報道不能是新聞導語的簡單重復,而是應該成為新聞報道的一個切入點。在這里,現場報道記者的身份不是一個出外景的主持人,而必須是一個帶著問題去采訪的記者,他需要發現現場的新聞事件有哪些值得拿出來強調的新聞點。而這個新聞點,必須就在新聞現場,而通過現場出鏡可以將該新聞點進一步強化突出,以達到通過現場報道為整個新聞增色的目的。
目前,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播出的新聞報道,其記者出鏡的運用大多能夠很好地把握這一原則。不論是“一帶一路”這樣的大型系列報道,還是比較重要的時效性新聞報道,記者出鏡目的性強,記者現場把握能力和編輯后期選材能力都顯示出較高水平。
但是在地方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當中,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尚缺乏嚴謹規范的訓練,現場抓取新聞點的能力,現場表達能力都有欠缺,如果后期編輯的要求也不規范,就會出現記者語言、行為、形象失當,現場報道與演播室導語重復等現象,影響新聞報道的質量,進而影響媒體的公眾形象。
2 現場探訪
出鏡記者引領觀眾探訪新聞現場以期更生動、更直觀地報道新聞事件的方方面面,是現在的電視新聞節目經常運用的手段。它發揮了電視新聞報道的優勢,增強了現場感,同時也顯示了電視新聞記者突破簡單的現場報道程式,向更深入的現場報道發展推進的進取精神。
“探訪”與“引領”本來是電視專題節目經常運用的現場報道手段,在旅游風光考古探險類節目當中更是屢見不鮮。而電視新聞報道當中,現場記者運用這樣的手段來報道新聞目前尚不多見。原因在于,這樣的報道方式經常受到報道題材和現場記者本身素質的限制,加之新聞報道的篇幅有限,因此,在實際報道當中較少運用。但是隨著電視報道記者隊伍的不斷充實,許多既具備新聞采訪經驗又擁有較強表達能力的專業電視新聞記者不斷涌現,他們能內能外,能寫能說,眼中有物,嘴里有話,腦有所思,筆下有神,這樣的“全才”電視新聞記者的出現,為電視新聞報道增添了眾多靚麗的色彩。
基于電視新聞記者現場把握能力的現場“探訪”式報道,目前在電視報道中經常運用到重大新聞事件現場花絮報道、重要科學考察現場報道以及重大災害事故現場報道當中,這樣的報道往往最為人們所關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如何接待?南極北極珠峰科考,探險隊員們的工作生活如何?礦難、火災、地震、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現場救援的進展和難度如何?這些報道,無法用統一的、客觀的新聞通稿式的語言和程式化的鏡頭加以描述,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具有把握能力、發現能力、表達能力的現場記者來組織完成報道,而其最好的報道形式就是現場出鏡報道。現場記者通過自己所處環境、所接觸的有價值信息、親眼所見并能與觀眾共同分享的特殊物品、細節,在電視鏡頭前,將其有重點、有邏輯、有次序的表達出來。通過強烈的現場畫面和聲音氛圍的營造,給觀眾更多的信息量,更真切地感受,應該說是將電視新聞的現場報道更大的優勢發揮了出來。
3 現場評論
現場評論是電視新聞發展到現階段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的新課題。現場評論是基于現場直播的報道形式,通過現場采訪記者對其所見所聞加以歸納整理,對該新聞事件的背景、影響加以評述。其形式不論在直播新聞當中還是針對該新聞事件專門進行的直播節目中都經常運用。
對于直播現場來說,信息的來源不外乎兩個,一是程式化的現場事件內容,比如,盛大的閱兵儀式,重要的體育比賽,重大的慶典活動都有非常嚴謹精確的程序安排,列入程序的內容也較為豐富,比較具有觀賞性。但是這些程序性的電視畫面大多來自主辦方提供的公用信號,其提供的信息量較為單一,并為各大媒體所公用,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信息來源并不能夠充分滿足觀眾的需要。所以,另一個信息來源就顯得格外重要,那就是各電視媒體派往現場的報道記者。他們為本媒體所發回的現場獨家報道,將成為贏得觀眾的關注的關鍵。目前在國內外重大事件直播報道當中,國內諸多電視媒體都采用了現場評論報道配合公用信號的報道方式,由電視臺演播室接受兩路來自現場的信號,一路為公用信號,另一路為特派記者發回的現場評論以及采訪的報道。這樣雙路切換加上演播室主持人與嘉賓的評論,形成了立體生動的現場報道空間,盡可能充分地向觀眾中展示新聞事件現場的更多細節,并通過記者的現場發現報道更多鏡頭之外的
內容。
在這樣的重大事件直播報道當中,現場記者的報道能力將直接影響到節目的報道水平。除基礎性的采訪、表達、評述的基本能力之外,其還必須具有以下幾種能力。
1)深厚的背景知識。現場直播的節目經常需要大段的講解和描述,留給現場報道記者的時間和空間很大,因此,現場報道記者必須能夠“長篇大論”。而且要言之成理,所以深厚的歷史、地理、政治、外交包括文學修養的知識儲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觀眾看到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人,他的談吐舉止直接影響觀眾對節目的興趣和關注度。
2)現場調度能力。直播現場的采訪安排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現場記者必須具備及時發現新聞點、及時調度攝像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能力,否則難以駕馭現場局面。
3)要有現場主持人的意識。在談話、綜藝等演播室節目當中,主持人的現場把握和引導的意識很強,強調要牢牢控制現場局面。而新聞現場報道往往強調對新聞事件客觀紀錄,而忽視現場報道記者把握節目運行規律的能力,現場報道記者往往在簡單描述現場情況之后,便無言以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現場報道的魅力。因此,新聞現場報道的出境記者也必須培養其現場主持的自我意識,注意駕馭局面,控制采訪對象,既不生硬也不放任,這樣才能讓觀眾真正體會到現場報道的價值所在。
以上從現場報道、現場探訪、現場評論三個層面探討了電視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問題。應當看到,電視現場報道是電視媒體優勢所在,而電視新聞報道節目勢必走向以現場為主的直播報道形式,這是電視新聞報道的高端形式,而在日常新聞報道當中,現場出鏡記者現場報道的分寸與把握,也是新聞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