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慧
湖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湖南長沙 410003
摘 要 以《奔跑吧》為重點研究對象,探討《奔跑吧》的成功因素,以期為今后國內真人秀節目的研究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 真人秀;成功因素;《奔跑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3-0136-02
2005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熱播成功,真人秀節目開始受到中國觀眾的關注。2010年以后,真人秀如同龍卷風一般襲來。《奔跑吧》《爸爸去哪兒》《真正男子漢》等真人秀節目占據了各大衛視的晚間黃金檔,成為主導中國人視覺消費習慣的“中流砥柱”。
1 真人秀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真人秀的概念還缺乏統一的認識,綜合多位學者的意見,筆者認為真人秀一般是指普通人處于一個規定的場景之下,依據事先制定好的游戲規則,主要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然后自己在聯系實際行動臨場發揮,同時相關活動會被記錄下來,最后做出電視節目的一種形式[1]。
2 真人秀的特征
真人秀的核心要素就是“真”。主要是由于其并非現實存在的,同時也是非虛構的,其中非虛構簡單點來講是某些普通人處于一種普通狀態下的相關生存情況,同時還需要使用紀實的手法去展現出來。假如不能夠保證“真”的情況下,往往就是屬于一個具有戲劇程度的電視節目。真人秀的拍攝手法一般都是攝像機全程跟拍嘉賓的拍攝方式,近距離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讓觀眾看到明星們真實狀態下的表現。
“人”是真人秀的根本。一般來講,往往人物的表現特別的鮮明,人物的性格特別的突出,這時候節目的觀賞程度也就越高。這一般是真人秀的節目往往都喜歡邀請當紅的明星來擔任主人公的重要因素,明星能夠更好地按照導演意圖表現人物。假如某個節目看完之后,節目中的人物表現、人物性格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這時候廣大的觀眾往往就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這個真人秀就是失敗的。
真人秀節目的規則之一就是“秀”,簡單點來講就是一些虛構的游戲。假如說起核心是人、特色是真、手段是秀,是它的特色,秀就是它的手段,由于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和人物性格表現都需要在一定的環境和虛構的游戲之中才可以真正的凸顯,假如游戲的規則沒有控制好,導致其人物的性格展現不突出,這樣一來就不能夠表現出其真實的情況。上面的三個環節往往是緊緊聯系、環環相扣的。
3 《奔跑吧》節目成功因素
這么多年來,中國電視也只出現了屈指可數的幾個現象級節目,《奔跑吧》無疑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現象級節目。《奔跑吧》(原名《奔跑吧,兄弟》)自從2014年開播的第一天,就成為晚9點檔的收視第一名,尤其在網絡上已經超過了25萬的話題熱度,微博熱搜穩穩居于第一位,當播到第四集的時候達到了2%左右,在國內的50個大城市的收視率(CSM 50)超過了2.180%,理所應當的成為收視第一名。之后《奔跑吧》的網絡點擊量暴漲,收視率從頭到尾一路飄紅,被網友稱為“霸榜”。《奔跑吧》第一季播出完之后,數據研究表明,該節目的收視率竟然達到了國內各衛視周五檔節目收視率的總和。接下來《奔跑吧》第二季到第五季,收視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并且網絡上熱度不減,熱門話題數不勝數,出現了關于《奔跑吧》輿論的討論風潮[3]。
3.1 制作精良:優秀團隊打造精品節目
機器有成百上千個,工作人員達到200多,《奔跑吧》需要在外部環境變化莫測的情況下進行拍攝活動,同時還要求井然有序的運轉下去,此時需要建設一條專業化的流水線,其中包括科學的流程、精細的分工、緊密的協作三者緊密聯系。
《奔跑吧》的制作團體借鑒了韓國SBS電視臺的相關節目,韓方派出了包含導演、編劇、攝像、燈光、錄音、制片等等工位負責人在內的團隊,和浙江衛視的團隊混編作戰。從導演到安保,每一個工種、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的貼身學習,都大大提升了浙江衛視戶外真人秀團隊的制作理念和實戰能力。中韓兩國的合作模式在前五期由兩國制作團隊的深度聯合創作,此后跑男的運轉,則依靠了團隊之前的實戰經驗積累。
在指揮系統的情況來看,由于其主要設置了兩位總導演,其職能是不一樣的,其中一位主要是進行現場的控制,另外一個主要是進行編劇的活動;在分工的情況來看,其主要劃分為勘景組、編劇組、導演組、攝像組、后期組、制片組。這其中,編劇對于綜藝節目來說是一個新的工種,把導演與編劇區分開之后,導演往往會將注意力轉移到現場的調控與展現上,此時編劇往往會側重于增強主人公的情感展現、性格表現以及內容的豐富上。同時其整個團隊還設立了標準的工作流程制度,當每一個節目的方案出來之后,這時候團隊中的導演與編劇需要去分析研究,然后進行每一個部門的任務分配,使得團隊中的每一個都必須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最后依據相應的流程進行操作活動。在通過第一季的操作與調整之后,差不多形成了一個有序指揮、合理分工、默契配合的工作流程。
3.2 明星效應:招攬人氣,拉動收視率
不可否認,《奔跑吧》的成功和7位明星密不可分,主要還是其“明星效應”的效果。
節目中7位嘉賓都是娛樂圈中的熱門明星,其中鄧超是作為班長的存在,其他的人都是有著各自的特色優勢。第五季節目開播時,唯一的女主角楊穎因為生產退出節目,節目組馬上請來時下最火的迪麗熱巴接替,馬上引來新的話題,同時鹿晗、鄧超等大V明星會在微博曬出節目照片,并且積極與網友進行親密互動,尤其是節目播出之前的花絮能吸引更多人關注的目光。在節目播出之后,明星的各種表現往往也能引爆相關的話題,媒體也爭先報導,明星效應無形中增加了《奔跑吧》的熱度。
在明星與觀眾來看,其屬于不一樣的群體,“階級或階層的概念告訴我們,在真實世界中明星多屬于富人階層,而粉絲們則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并且大多數屬于社會的中下層,和諧的表象并不能掩蓋差異化的實質。”其中明星對于觀眾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注意是由于兩群體之間的差異化,特別是因為觀眾們的強烈好奇心。《奔跑吧》節目充分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理,觀眾們對于明星們的隱私偷窺心理,所以使得自己不斷去找尋關于明星們的一系列的信息,這樣一來,每一個分散的個體就逐漸形成了強大的粉絲群體。
3.3 跨界融合:“舶來品”融合“中國風”
《奔跑吧》保留了韓國原版節目特色,同時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進行本土化的改進和創新。《Runningman》創作了大量經典游戲,《奔跑吧》總制片人俞杭英表示“《跑男》從未排斥在節目中借鑒韓國游戲的設計,但在運用上則盡可能地根據主題結合中國元素,而非完全照搬。在這個基礎上,再推出屬于中國團隊原創的游戲形式。”其中在第一季的游戲中,屬于原創性質游戲有“沙漠公主爭奪戰中“打地鼠”,第二季的第一期“圣斗士主題”,在最終的撕名牌環節中選擇每個中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老鷹捉小雞”游戲,在第三期中出現的“麻將連連看”主要是結合了網絡電子游戲“連連看”,充分地參考了其游戲的規則。這些有趣的游戲以及嶄新的玩法在廣大的觀眾心中形成了“共鳴”,另外再結合整個節目中的其他因素的融合,最后使得整個節目的觀賞性直線上升。
《奔跑吧》還極大地宣傳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比如第5期:保衛黃河就與我們的母親河相關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游戲。使得節目寓教于樂,充滿正能量,極具感染力,有意義又好看,獲得觀眾的一致稱贊。
《奔跑吧》里面的最大創新點就是“公益跑鞋”計劃,其中設置的獎金也是為了扶持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特別是節目播出之后,節目組就已經聯合了蘇寧易購共同建立了《奔跑吧》官方旗艦店,同時開展了“讓愛益起跑”的愛心義賣活動。
參考國外的成功節目模式與節目經驗,同時結合國內的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弘揚主旋律,展現正能量,是這檔節目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4 結束語
一檔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必然包含著有綜藝感的明星、本土文化創新的節目設計、優秀制作團隊、正確輿論導向等,能為社會注進了巨大的積極能量。“跑男精神”不單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一種積極的信念。同時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明星的影響力和社交平臺的發展也是《奔跑吧》收視率居高的前提。綜上所述,國內的綜藝節目必須足夠的親民、真實以及獨具特色,這樣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謝毅,馬虹.電視節目用戶思維運營模式探析——以《奔跑吧兄弟》為例[J].電視研究,2016(7):18-20.
[2]宋婧.基于案例分析的國內真人秀綜藝節目實證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6(9):15.
[3]蓋小飛.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版權引進研究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6(2):8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