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羊
情緒的顏色
我先拋出一個問題:“如果顏色也能講故事的話,你們愿意用顏色講述哪些故事呢?”大家給了我許多答案:金色的童年、多彩的校園、五彩的夢……
“為什么選這些顏色呢?”學生們也給出了答案:這些顏色背后的故事都是最常見的。
為了給大家完全不同的思路,我拋出第二個問題:“選黑色怎么樣?”大家要么不做聲,要么悄悄地搖頭。顯然,這個和消極情緒緊密相連的黑色,讓孩子們敬而遠之。哪有那么多灰暗的故事可講???我們的心里要陽光一點。
可是,黑色僅僅是情緒的一個指代嗎?我分享了顧城那句家喻戶曉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于是,同學們把他們的發現說了出來:黑色,是眼睛的顏色。這雙眼睛里可能包含著期許與鼓勵;黑色,是東北的土壤的顏色,這顏色里可能有深深的鄉愁;黑色,是夜晚的顏色,這個顏色里,可能有無數個關于夜晚的故事。這個故事里,可能是走夜路時一位好心人的指引,可能是無數個夜晚里的挑燈夜讀,可能是一位父親風塵仆仆深夜歸來,可能是一位母親每天在路口對晚歸的孩子的一份等待……
其實在提筆之前,顏色就賦予了我們無數可能。
事物的顏色
打破了顏色象征情緒的“黑色魔咒”,我鼓勵大家說一說腦海中有印象的顏色。
有的同學說廚房里的媽媽總是圍著紅色的圍裙;有的同學說,下雨天給街坊鄰居鋪出一條石磚路的那個小弟弟那天撐了一把黃雨傘;有的同學說,那個穿著橙色清潔工制服的叔叔每天早早地就會在樓下開工;有的同學說,奶奶花白的頭發里記錄著祖孫倆說不盡的情誼;有的同學說,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彎下腰講題時,頭上有一個紫色的發卡……這些顏色,都和生活中的人物有密切的聯系。
還有一些同學,更直接指出了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地、村頭那條透明的小河、綠草地、青山、黃色的向日葵……這些顏色,都與自然有密切聯系。
這里面包含了寫作時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立意:可以細說我們的生活,也可以詠嘆我們的山河。
人物的顏色
繼續討論,顏色還可以是什么的標簽?我拋出一句戲文:“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人物的標簽!學生們馬上會意。于是,我讓他們從語文課本、歷史課本或者課外書里尋找一些人物,并賦予他們合適的色彩標簽。
包拯?黑色!
岳飛?紅色!黑色!
我問,為什么會有兩種答案?持紅色觀點的同學表示,岳飛寫過《滿江紅》,可以把這首詞和岳飛的事跡聯系起來;還有的同學說,岳飛戎馬一生、精忠報國,就是一片紅心;還有人說,他血灑疆場,紅色是血液的顏色。持黑色觀點的同學則表示,縱觀岳飛一生的命運,最后被奸佞所害,他的人生被潑上了污水,他最后的時光也是在一片黑暗之中度過的。
由此展開,課堂上收到了更多的答案。
陶淵明是什么標簽?黃色。因為想到他,就想到他獨愛菊。僅僅是黃色嗎?還有綠色。我們現在的環境污染那么嚴重,不禁讓我懷念陶淵明那種“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綠色生活方式。
屈原?白色。屈原一生,兩次流放,仍潔身自好?!芭e世混濁我獨清”,正如一股清流,注入當時政局昏暗的楚國,其人格魅力也被世人敬仰。
杜甫呢?灰色。他生活在亂世,無論是“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個人境遇,還是“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環境,抑或是“國破山河在”的沒落國運,都讓這位大詩人閱盡人間疾苦,周身都蒙上了陰影。
生命的顏色
跳出別人的命運色彩,同樣,色彩也可以代表我們對自己生命、生活的感悟。比如生機盎然的綠色、揚帆理想的藍色、朝氣蓬勃的紅色。當然,即便這樣,色彩依然可以跳出常理,存在許多可能。
有白色嗎?有。白色不光純潔,更是畫布的底色,底色是可以承載任何色彩的顏色。
有無色嗎?有。無色看起來什么都沒有,其實反過來想,也意味著它可以成為任何顏色。這是不是也很像我們這些少年的未來的路呢?命運,是靠自己書寫的,不是嗎?
在課堂的尾聲,關于色彩,我又給同學們介紹了一部電影和一本書。幾個月前,電影院里上映了一部《嫌疑人×的獻身》。這部影片的情節發展就和色彩悄悄地聯系在了一起。比如在展開撲朔迷離的劇情時,影片呈現出的是一種灰暗的色調;后來隨著故事情節的明朗,影片的色彩也變成了暖色調。所以,色彩的漸變可以講述一個感情起伏的故事。有一本叫作《打瞌睡的房子》的繪本,書中講述了在一個雨天,房間里的老奶奶、小孩、小狗、小貓等從沉睡到醒來的過程。故事的結尾天晴了,房間里的人和動物也都走出房間,來到了院子里。而書中由暗到明的色彩變化,則完全和故事中由陰沉到明朗的天氣的變換相呼應,真的是將色彩完全融入到了故事中。
最后,我收到了學生們擬好的許多有吸引力的題目,有以親情為主線的“白色的思念”“紅圍裙”,有以古人為主線的“粽綠的楚夢”“菊花柏拉圖”,有以凡人小事為主線的“花雨傘”“一條藍絲巾”,有以自身成長為主線的“青春漸變色”“向日葵啟示錄”……經過一堂課的討論,學生們成功變身為“好色之徒”,相信他們的筆下定會呈現出一個絢爛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