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于當代“再生”的贊譽。現在,耄耋之年的葉老又在大力提倡推廣普及古詩的吟誦。她認為:
1.吟誦是關系我們中國古典文學文化命脈的一個重要的東西。
“我們中國的文字是獨體單音的文字,不但是形音義一體,而且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文化因素在里面。文字的性質和其他國家的語言不一樣,所以中國人寫詩的時候也就形成了和其他國家不同的節奏韻律,這種節奏韻律是適合吟誦的。”
“如果會了古詩的吟誦,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有人說人的大腦有左半邊和右半邊,一半是理性的、一半是感性的。理性的學問是知識,比較死板的;感性的學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才是非常微妙的學問。學會吟誦就培養了你感性的那半邊頭腦。”
2.吟誦是一種潛藏在字里行間的文化精神骨氣。
“好的詩、好文章,它里面包含有聲律的美,你一讀它就自然想大聲地念。不但是文言文有抑揚起伏頓挫,白話文同樣是如此。有的文章,我就說沒有文氣,用字造句都是‘趴在那里的,都是站不起來的。”
運用示例
談到古詩詞,也許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或許是出于喜愛,欣賞其中的美感;或許是人生失意,找尋心靈的慰藉;或許是應對考試,苦背其中的字句。但無論哪一個時代,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都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今天,當你手捧一本詩集,體味其中某一首詩的平仄韻律,感悟其中的詩情畫意時,是否會想到,曾作為古詩意境靈魂的吟誦,正在漸漸被人們淡忘,慢慢地冷卻凝固在老一輩“文青”的記憶深處?年近百歲的葉嘉瑩先生,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不吟誦古詩感到很痛惜。她致力于推廣普及古詩的吟誦,要讓大家知道,真正的吟誦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