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近年來,人民海軍逐漸改變過去近海防御型海軍的面貌,為了維護海洋權益——無論是維和、護航、打擊海盜,人民海軍,必須走向藍海!
“出征!”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沈金龍中將一聲令下,搭載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官兵的艦船依次鳴笛,解纜起航。
這是2017年7月的廣東湛江。距離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足足67年了,67年前,這里是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前線。從尋找木船渡海作戰,到大型編隊遠赴非洲常駐,人民海軍在這里重新出發。
如果從人民海軍誕生的那一刻算起,這里距人民海軍初生的1949年,則有68年了。
68年彈指一揮間,解放軍從一支單一陸軍部隊,成長為海、陸、空軍齊備,并擁有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的強大武裝。68年彈指一揮間,人民海軍從1949年誕生于泰州白馬廟時幾無海上力量,到如今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
目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主要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空軍防御敵人從海上的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近年來,人民海軍逐漸改變過去近海防御型海軍的面貌,為了維護海洋權益——無論是維和、護航、打擊海盜,人民海軍,必須走向藍海!當然,這是在統籌近海和遠海力量建設,統籌水面和水下、空中等力量建設的同時走向深藍。
目前的人民海軍作戰部隊——除了海軍總部直轄外,分布于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
強大海軍是我戰略支撐
“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全體指戰員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擔起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歷史重任。”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24日視察海軍機關時所說。
習近平此行,是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海軍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海軍全體指戰員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強調,海軍是戰略性軍種,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瞄準世界一流,銳意開拓進取,加快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習近平對海軍一直很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到海軍部隊視察調研。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公布的信息顯示——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到海軍“海口”艦視察。2013年4月9日,習近平視察南海艦隊。他登上海軍“井岡山”艦,與艦載機飛行員握手;他登上某新型潛艇,了解武器裝備性能;他還登上敞篷車依次檢閱“岳陽”艦、“衡水”艦、“玉林”艦等艦艇;他在水兵餐廳,同水兵們共進午餐。2013年8月28日下午,習近平登上“遼寧”號航空母艦視察;他還來到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接見首批上艦指揮員、試飛員代表……
今年5月24日的這次視察,習近平通過視頻慰問了正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海軍官兵。習近平先同正在遠航訪問的150編隊通話。編隊向習近平報告,編隊啟航1個多月來已訪問5個國家,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習近平聽后十分高興,囑托他們當好傳遞友誼的使者,為促進世界和平做出應有貢獻。隨后,習近平又同正在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538艦通話,得知該部隊常年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習近平對他們說,你們戰風斗浪、連續奮戰,大家辛苦了!希望同志們忠實履行職責,不負黨和人民重托。
在201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概念,并寫入十八大報告。建設海洋強國,無論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還是發展海洋經濟,甚至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都離不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唯有擁有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才能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面對這樣的局面,海軍必當轉型發展。近幾年來,無論是航母編隊建設、海軍陸戰隊建設、潛艇編隊建設,凡涉及到海軍建設者,無不與轉型發展有關。
轉型發展切實提升戰力
談到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戰斗力,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深有感觸。他說:“針對這一緊迫問題,習主席特別強調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斗力,這讓軍隊廣大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充滿信心,隨著體制機制矛盾問題逐步解決,相信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益都會得到極大提高。”
央視這樣介紹馬偉明院士及其團隊的創新事跡:馬偉明領銜的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集成創新團隊,以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用中國軍人敢于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的血性銳氣,加速推進了我軍武器裝備電氣化的革命,實現了在高科技武器裝備領域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飛躍。
眾所周知,中國之所以在清末被迫打開國門,是因為英國當時所擁有的堅船利炮。在1840年6月開始的鴉片戰爭中,始終不乏主張與英國鬼子一戰者,甚至也出現了關天培、葛云飛這樣的為國捐軀的烈士。然而,由于整體上的劣勢,大清敗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武器裝備的代差,以及軍事訓練的代差。無論是人的代差,還是物的代差,如果沒有轉型發展,則永遠無法趕上和超越強者。
然而,轉型發展的基礎,必然是足夠強大的生產力和科技研發能力。據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一書所載,“火藥和管型火器是中國發明的,但中國一直處于前科學時代,沒有形成科學理論和實驗體系,使得中國火器發展受到根本性制約。”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其使用的火炮,在技術原理上與英軍大同小異,然而,由于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而中國仍然以作坊式手工制炮,工藝水平甚至倒退到不如明末,如此一來,大清豈有不敗之理?
自1840年以來,中國打開國門。19世紀中后期,北洋水師一度號稱亞洲最強。然而,因為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以及民眾沒有被動員起來——當時的中國根本不是一個近代化的民族國家。
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努力,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人民逐步找到了革命的正確方向。1937年開始的全民抗戰,使得中國向死而生。抗戰勝利,在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當時,英國海軍的“紫石英”號依然盤踞長江,并炮擊人民解放軍。然而,我軍官兵不畏強權,將英艦驅離長江。
1949年4月23日,華東海軍在泰州白馬廟成立。其歷史背景就是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署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時的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是張愛萍,從進步學生、報社主編,到紅軍政治干部、軍事干部,他從長征中、抗戰時、解放戰爭初起指揮陸軍,到渡江戰役前夕初創海軍。解放后,張愛萍指揮沿海島嶼剿匪作戰,清繳國民黨反動派殘部和潛伏特務。再之后,從事國防科工、國防建設等工作。
從張愛萍的一生,可以看出作為革命軍人,他服從黨的指揮,在軍事斗爭需要或者國家建設需要之際,主動轉型。
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不久前,《新民周刊》記者采訪到1982年從海軍4805工廠副廠長任上離休的尤政老人。尤政從在新四軍兵工廠制造手榴彈開始,直至解放后到長興島收編國民黨海軍修理廠。他與同事們逐漸建立起新中國海軍裝備制造業。然而,直至1980年代初離休,尤政親歷的都是修造炮艇之類幾百噸的裝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海軍在南海與南越和越南海軍交火。此兩番戰事,中國海軍都是以弱勢裝備戰勝了優勢裝備之敵。
建國初,中國海軍從蘇聯進口 “四大金剛”——“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太原”艦。這是蘇聯海軍的二手戰艦。直至19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中國又從俄羅斯進口了四艘現代級驅逐艦——“杭州”艦、“福州”艦、“泰州”艦、“寧波”艦。
總體來說,由于建國初工業基礎薄弱,包括改革開放初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軍事裝備上中國并沒有花大錢。而與此同時,中國海軍擔負著近海防御、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重任。
然而,無論在哪一時期,中國海軍都沒有忘記通過技術進步來提升軍力。女科學家、1985年獲上海市巾幗一等獎、1986年獲二級英模軍功章,并被海軍授予“熱愛海軍事業的模范黨員”稱號的薩本茂老人, 1959年研制成功“艦船尾軸包玻璃鋼”技術,創造出世界先進水平。提及為什么會在當時艱苦創業,并能夠取得成就,薩本茂老人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抗戰時期,我在上海,親自看到日本軍人在中山公園附近殘殺中國農民。當時,中國人看到站崗的日本軍人,要低頭鞠躬。我親歷過亡國奴的痛苦。后來我讀了大學,解放后,能夠從事軍工科技工作,豈能不發憤圖強?”薩本茂的叔祖父薩鎮冰,是“歷任三朝”的海軍名將,1894年、1895年參與了甲午戰爭,民國時期曾任海軍總長,抗戰勝利后他回到故里福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薩鎮冰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1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后打進了漢城,薩鎮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當即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薩本茂之所以終其一生投身軍工科技工作,與她的叔祖父有關。而如今,新一代的海軍軍工科技工作者,為了中國海軍未來能決勝大洋,仍舊不惜生命投身科創。
唯有犧牲多壯志
2012年11月25日,當“遼寧”號航母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靠岸,殲-15艦載機項目的總負責人羅陽在航母上突發心臟病,離艦即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去世。可以說,殲-15“飛鯊”戰機,是羅陽嘔心瀝血甚至是付出生命之作。
習近平于2012年11月26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共產黨員學習羅陽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
為了“飛鯊”能夠翱翔,付出生命的不止羅陽一人。2016年4月27日,某艦載機部隊少校張超在駕駛“飛鯊”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可以說,沒有類似的犧牲,就沒有中國艦載機的未來。這樣的犧牲者,是壯士,是中國英雄!
如今,馬偉明團隊研發的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已經獲得成功。未來,中國航母戰力必然達到世界一流。這些成就,來自中國軍人的智慧與犧牲。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貫徹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要求,科學統籌和推進海軍轉型建設。要強化作戰需求牽引,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把戰斗力標準貫穿海軍轉型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唯有犧牲多壯志,近年來,海軍建設過程中,有一些同志犧牲了。習近平曾說,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中國海軍瞄準世界一流,需要更多這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