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青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探究。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以及檢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并觀察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主要并發癥的發生率為:大血管并發癥26.79%,糖尿病腎病10.71%,糖尿病視網膜病19.6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7.50%,總體并發癥發生率為94.64%。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前后的空腹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主要與空腹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的異常有關。
[關鍵詞] 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01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s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and test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main complications: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6.79%, diabetic nephropathy 10.71%, diabetic retinopathy 19.64%,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37.50%,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was 94.64%,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asting triglycerid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fasting insulin and fastin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fasting triglycerid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fasting insulin and fastin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 Risk factor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國已成為了糖尿病大國。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20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達9.70%,全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0.00%,擁有超過一億的糖尿病患者[1]。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到我國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95%,成為了主要的糖尿病類型。糖尿病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并發癥多等特點,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地影響[2]。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有大血管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3]。為全面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相關危險因素,該文將對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并總結出可行、有效的防治手段,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以上患者均滿足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均知曉并同意參與該次研究。其中,男患者有58例,女患者有54例;年齡為25~88歲,平均年齡為(45.25±10.25)歲;病程為0~38年,平均病程為(23.12±5.69)年。
1.2 觀察方法
收集該院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及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綜合整理后得出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診斷依據為患者病史、檢查結果、輔助檢查結果。
1.3 觀察指標
記錄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總體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對比并發癥發生前后患者的空腹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
1.4 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發癥發生幾率
經過記錄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的幾率較高,為37.50%;并發糖尿病腎病的幾率較低,為10.7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前后的各項指標對比
經過記錄對比可知,并發癥發生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非常容易引發周圍神經病變,從而出現神經系統疾病,該文研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發率高達37.50%,與糖尿病腎病(10.71%)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就已出現了明顯的慢性并發癥特征,因此,治療起來更為困難[5]。
從該文研究中可知,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危險因素與空腹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空腹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有著密切的關系[6]。除此之外,患者的年齡、體重等也是引發糖尿病并發癥的高危因素。患者空腹甘油三酯的升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產生,在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死亡率會隨著空腹甘油三酯的升高而升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均會帶來嚴重的威脅。在該文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在并發癥發生前后的空腹甘油三酯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足以說明,空腹甘油三酯的升高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內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而成的產物,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偏高時,血液則會變得粘稠,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引發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惡劣疾病,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也是誘發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7]。空腹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患中風、冠心病的幾率也會增加,在該文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在并發癥發生前后的空腹低密度脂蛋白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空腹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后,增加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在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防治上,除了年齡、性別、病程等不可控因素外,其他的一切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均要進行全面而有效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降低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在所有可控因素中,糖化血紅蛋白為最重要的控制指標,其影響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血糖又是引發并發癥的關鍵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較高,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均有著嚴重的影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朱秋榮,徐惠慶,駱田斌,等.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與腦卒中發病的關系[J].預防醫學,2017,29(4):351-352.
[2] 潘勁,胡如英,龔巍巍,等.浙江省2007—2012年糖尿病流行特征的描述性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31(10):846-850.
[3] 李偉芳,王鵬,李華,等.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時間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4):1635-1636.
[4] 王會奇,何松明,李東升.2型糖尿病患者181例社區跟蹤十年并發癥和合并癥及治療情況變化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2):4212-4215.
[5]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會老年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會,老年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組.老年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3年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3):243-251.
[6] 彭聰.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現狀及慢性并發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21):3153-3154.
[7] 龔光明,亓魯光,李潔,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調查分析及其中醫證型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2, 39(1):26-30.
(收稿日期: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