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農業局 程樂慶 李宏偉 張聰敏 孟慶勛 祝坤鵬 楊可可 韓帥帥 張如意 楊玉品 呂濤 周宏美
化學調控緩解小麥干熱風危害試驗研究
夏邑縣農業局 程樂慶 李宏偉 張聰敏 孟慶勛 祝坤鵬 楊可可 韓帥帥 張如意 楊玉品 呂濤 周宏美

根據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關于“作物熱害與干熱風緩解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要求,結合商丘市小麥生產中的實際情況,夏邑縣承擔了化學調控緩解小麥干熱風危害試驗研究。
在小麥孕穗期、灌漿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葉面肥、生物調節劑等,緩解干熱風帶來的影響。
試驗共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面積100 m2,不設重復,播種、施肥、防病蟲及田間管理一致。處理1:孕穗期、灌漿期每667 m2各噴灑1次磷酸二氫鉀200 g;處理2:孕穗期、灌漿期各噴灑1次高鉀性腐殖酸復合液肥800倍液;處理3;孕穗期、灌漿期各噴灑1次碧護2 g+安融樂3 mL;處理4:孕穗期、灌漿期各噴灑1次清水作對照。選用本地主推小麥品種周麥22號為試驗材料,試驗田地力均勻,地勢平坦。每個處理區選定3個試驗觀測調查點,每點1 m雙行。
試驗田安排在夏邑縣王集鄉劉寨村兩地,土質為兩合土,種植品種為周麥22號。2015年10月6日機耕整地,耕深23 cm,每667 m2底施氮磷鉀(15-15-15)的復合肥50 kg。10月10日機播,每667 m2播量11.7 kg,藥劑拌種用殺蟲劑40%甲基異柳磷、殺菌劑用2%立克秀,殺蟲劑、殺菌劑混合拌種。2016年2月18日每667 m2用10%苯磺隆15 g+20%氯氟吡氧乙酸30 mL對水50 kg均勻噴霧防治雜草;2月26日,每667 m2用12.5%禾果利20 g+50%辛硫磷75 mL,對水
50 kg均勻噴霧防治紋枯病、紅蜘蛛、蚜蟲;2月21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7.5 kg,用化肥耬沖溝條施,促進穗大粒多;4月28日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70 mL+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10%蚜虱凈15 g,對水50 kg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穗蚜;4月10日孕穗期,按試驗設計在麥田插標定界,劃出各處理區,每處理取200 m2,按試驗要求孕穗期與灌漿期噴施不同的肥料與調節劑,6月7日成熟。
(一)產量及構成因素情況
孕穗期與灌漿期各噴1次肥料與調節劑,結果為:噴施高鉀型腐殖酸復合液肥800倍液的處理區,每667 m2理論產量折85%為636.0 kg,平均畝穗數46.5萬、穗粒數33.8粒、千粒質量47.6 g,產量位居第一;噴施磷酸二氫鉀的處理區,每667 m2理論產量折85%為620.1 kg,平均畝穗數46.5萬、穗粒數33.1粒、千粒質量47.4 g,產量位居第二;噴施碧護2 g+安融樂3 mL的處理區,每667 m2理論產量折85%為611.9 kg,平均畝穗數46.5萬、穗粒數32.8粒、千粒質量47.2 g,產量位居第三;噴施清水的對照田,平均每667 m2理論產量折85%為561.8 kg,平均畝穗數46.5萬、穗粒數31.1粒、千粒質量45.7 g,產量位居第四。(見下表)
(二)結果分析
噴高鉀型腐殖酸復合液肥800倍液的處理區每667 m2產量為636.0 kg,較對照增產74.2 kg,增長13.2%;穗粒數較噴施清水的處理區多2.7個,千粒質量提高1.9 g。噴磷酸二氫鉀的處理區每667 m2產量為620.1 kg,較對照增產58.3 kg,增長10.4%;穗粒數提高2個,千粒質量提高1.7 g。噴碧護2 g+安融樂3 mL的處理區,每667 m2產量為611.9 kg,較對照增產50 kg,增長8.9%;穗粒數提高1.7個,千粒質量提高1.5 g。試驗證明小麥孕穗期及灌漿期各噴1次高鉀型腐殖酸復合液肥800倍液、磷酸二氫鉀、碧護2 g+安融樂3 mL的處理區均能明顯抵御高溫及干熱風危害,增加灌漿強度,植株中上部功能葉片多,維持時間長,耐抗高溫和干熱風也較強,穗粒數和千粒質量也有明顯提高,一定程度抵御了高溫及干熱風的危害。
本年度沒有出現干熱風氣象條件,葉面噴施高鉀型腐殖酸液肥800倍液、磷酸二氫鉀、碧護2 g+安融樂3 mL的處理區,延長了小麥植株功能葉,增強了灌漿速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穗粒數和千粒質量。能夠明顯減輕小麥在灌漿期遇到的氣象高溫熱害影響及干熱風的危害,是確保小麥作物繼續穩產、高產的技術措施。

不同處理區對小麥產量影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