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種子公司 張新華
花生新品種品比試驗總結
鄧州市種子公司 張新華
近年來,鄧州市花生種植面積已超過26 666.67 hm2,已成為全市優勢種植產業。但在花生生產迅速發展過程中,品種利用單一化、病蟲抗性差、產量潛力低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花生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為此,2016年鄧州市種子公司安排了花生新品種觀察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宜鄧州市種植的高產、優質和抗逆性強的品種,以期加快鄧州市花生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推動花生產業發展。
(一)參試品種
漯花4號、日花1號、遠雜9102和花育51共4個品種,其中花育51為高油酸品種。
(二)試驗設計及地點
試驗設在鄧州市文曲鄉蔡營村,面積共0.27 hm2,每個品種0.07 hm2,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前茬作物為小麥,沙壤土質,地力中等。
(一)施肥與整地
5月28號麥收后進行機械整地,先旋后耙。整地前每667 m2用5%辛硫磷顆粒劑3 kg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同時,施花生專用肥40 kg作底肥。
(二)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5月29日播種,機械直播。播種深度為3~5 cm,行距30 cm,株距15 cm。
每667 m2播種密度:漯花4號為11 058株、花育51為10 841株、日花1號為9376株、遠雜9102為10 724株。
(三)田間管理
1.查苗補種。齊苗后,對缺苗處進行了補苗。花生苗期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 g向花生莖基部噴淋,防治花生苗期病害。
2.中耕培土。花生開花下針期中耕除草2次,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六七月份因旱灌溉2次。
3.葉面噴肥保頂葉。花生生育后期按100 mL/667 m2噴施1次花生豐抗樂,促進花生抗早衰和莢果膨大。
4.花生生育中后期,每667 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 g,對水50 kg噴霧防治花生蚜蟲危害,防治2次。
5.適時收獲。當大部分葉片脫落,頂部葉片變黃,莖枝變黃枯軟,大部分莢果飽滿,果殼硬化、網紋清晰,要及時收獲。
(三)產量結果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漯花4號、花育51、遠雜9102 3個品種實測密度在10 000株/667 m2以上;以花育51單株結果數最多,遠雜9102單株結果數第二。經統計計算,4個品種以花育51產量最高,每667 m2產量342.10 kg;遠雜9102次之,每667 m2產量268.36 kg,漯花4號第三,每667 m2產量239.32 kg;日花1號產量最低,每667 m2產量230.99 kg。
(一)品種表現
參加試驗的各個品種在鄧州市中等以上肥力的大田進行正常生產管理水平下,均表現正常出苗,生長發育正常,完成生育期,獲得產量。
(二)各品種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1中看出,花育51和遠雜9102單株結果多,出米率高,百粒質量也比較高,綜合性狀較優;日花1號屬于大果型,百果質量最高,花育51與日花1號百果質量和百粒質量較高;花育51、遠雜9102出米率較高、幾乎一致。總體上來看,花育51的綜合經濟性狀最好,是高油酸花生品種;其次是遠雜9102,綜合性狀也較好,高抗花生青枯病。
(一) 花育51等4個品種在鄧州市生態條件下,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獲得產量。
(二) 花育51與遠雜9102表現綜合經濟形狀優良,產量較高,應視為鄧州市適宜推廣品種。推廣高油酸品種是我國當前及今后花生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的重點任務之一,因此花育51應在2017年繼續進行試驗的基礎上,加大示范力度,為鄧州市下一步推廣高油酸花生品種打下基礎。據2016年田間觀察,遠雜9102易受蚜蟲為害,且死秧較多,因而田間管理時注意防治。
(三)此觀察試驗為一年的試驗結果,因而,有待于進一步的試驗觀察。

表1 經濟性狀統計比較

表2 產量結果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