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程 姣
多模態PPT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分析研究
張穎 程 姣
本文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輸入強化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收集的30份多模態PPT進行分析,探討了多模態PPT在初中英語課中的應用,歸納了多模態PPT的類型,并探討其有效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多模態PPT的設計和應用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多模態 PPT 設計 應用 初中英語課堂
多模態PPT演示教學是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把包含兩種及以上符號的系統資源,制作成PPT課件供課堂教學演示的教學模式(張征,2010)。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更新和計算機的普及,多模式PPT輔助英語教學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并得到許多學者和教育家的倡導。
國外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多模態教學理論的研究開始較早,研究比較全面系統。多模態話語分析研究的集大成者是Kress和van Leeuwen(2001),他們總結了模態與媒體的關系,提出了多模態環境下培養多元讀寫能力的方案和原則(Kress etal.,2001)。在多模態教學方面,新倫敦小組(New London Group,1996)率先將多模態應用于語言教學,強調對學生的多元聽說能力的培養。此后,多模態與語言教學逐漸走向融合,并且學者們也積極地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更加推動了多模態話語分析與教學理論的發展。
相較而言,國內對多模態理論的研究開始得較晚,目前還處于初創階段。顧曰國(2007)區分了多媒體學習和多模態學習兩個概念,構建了用于剖析兩種學習的模型。張德祿(2009)探討了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國內學者們對多模態與PPT的結合也給予了較多地關注,并進行了相關研究,如胡壯麟等(2006)對一次PPT演示競賽的23個參賽作品進行了分析研究。
國內外對多模態理論的研究雖然較全面系統,但在教學實踐應用上也存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輸入強化理論,旨在研究多模態PPT的主要類型以及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的實際情況,分析不同類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不同情況,探討其有效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多模態PPT的設計和應用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運用多模態的相關理論,選取初中英語教師及其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多模態PPT,運用樣本分析法、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多模態PPT展開分析研究,以了解多模態PPT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并從設計和應用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
2.2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筆者在教育實習期間所在學校的初三師生為研究對象??紤]到研究對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以及時間和人力方面的問題,征得教師的同意后,筆者課堂觀察和訪談的研究對象選擇了6名初三英語教師,重點在6個班級進行,每個班級的學生大約62名。所有的觀察和訪談結果都記錄為原始數據。6位英語教師都是女性,其中1名有3年的英語教學經驗,3名有5至10年教學經驗,還有2名有1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6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進行正常英語教學。
2.3 數據分析
在課堂觀察和訪談的過程中,筆者完成對課堂教學中應用的30份PPT的收集,在研究后期對其進行詳細的歸類和分析。
經過統計發現,在語篇類型方面,直觀型PPT應用最多,占總數的42.7%,在模態類型方面,文本模態和圖片+文本模態應用最多,分別占48.6%和41.9%。課堂觀察共記錄30節英語課,課堂記錄共30份,觀察角度主要集中于教師對多模態PPT的使用程度、不同模態的PPT應用于教學的具體情況、學生對不同模態類型的PPT的反應、多模態PPT對學生課堂活動的調動程度、課堂整體氣氛等。針對教師的訪談,筆者圍繞教師應用的模態、多模態PPT有效性和存在的困難三個方面展開。針對學生的訪談,筆者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對多模態PPT應用于英語教學的看法和建議。
3.1 多模態PPT的分類
胡壯麟把PPT根據語篇類型劃分為四種類型:提示型、直觀型、分析型和勸誘型(2007),根據模態類型分為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2006)。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樣本分析法,將6位教師的30份PPT看作不同的語篇,從語篇類型和模態類型兩個維度進行歸類分析。
3.1.1 語篇類型分類
多模態PPT在語篇類型角度主要分為提示型、直觀型、分析型和勸誘型四種,這種分類方式是將PPT樣本看作語篇材料,重點關注它們發揮的作用和實現的意義。
數據歸類結果如下表3-1,需要說明的是,有的幻燈片不能單純地歸為一種類型,可能同時兼具兩種或三種類型,有的幻燈片是純文本,或者有的幻燈片是開始、結束頁,不屬于這四種類型,因此這四種類型的總數沒有達到728和100%。

表3-1:多模態PPT語篇類型所占比例
提示型的PPT幻燈片較少,通過分析PPT和課堂觀察發現,提示型PPT主要用于復習、總結、語法等環節,適用于講解知識點和進行總結回顧,用點句的形式非常言簡意賅,一目了然,有利于引導學生的思路;直觀型PPT應用的最多,在實際教學中,直觀型PPT主要用于介紹背景知識和講解單詞,一般以圖片的形式出現,能直觀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教授內容;分析型PPT出現的頻率較低,主要利用流程圖、繪畫、略圖、柱形圖、餅狀圖、矩陣圖、樹形圖等圖表形式對某一事物進行分析。利用圖表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能使教學內容特征化,使知識條理化,使教學內容延伸化(陳衛兵,2015);勸誘型PPT出現的頻率較低,主要是通過動畫和音樂等模態的運用,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通過觀察及分析得出,勸誘型PPT較多地用于導入的環節,能夠實現集中學生注意力、盡快進入教學主題的意圖。
3.1.2 模態類型分類
根據相關研究和收集的PPT樣本,筆者從模態角度將多模態PPT總體分為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統計情況如下表3-2:

表3-2:多模態PPT模態類型所占比例
通過分析統計PPT發現,視覺模態下可以再分為文本模態、圖片模態、圖片+文本模態、圖表模態,統計結果如下表3-3文本模態所占的比重最大,圖片模態的比重最小。

表3-3 視覺模態分類所占比例
在PPT的諸多表現媒體中,文本是實現信息輸入最常見的的載體。在收集的PPT課件中也可以發現,文本模態是多模態PPT中最常用的模式;圖片+文本模態是PPT模態分類中應用比較多的一種類型。圖片能直觀地表達信息,文本又是承載信息的最多的媒體,二者的結合無疑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師采用這種模態類型最多;圖表PPT與上文提及的分析型PPT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因此數據也是相同的,只不過圖表模態PPT更強調是視覺上的一種呈現方式。
同時,可看出聽覺模態在PPT中應用較少,但并不意味著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占比重小,相反,無論是PPT還是教材等的教授,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解,而教師的講解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聽覺模態。
3.2 多模態PPT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得出,多模態PPT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集中于感官刺激、情景創建和信息輸入這三方面。
首先,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多模態PPT進行教學,利用文字模態、圖表模態、音樂模態等多種模態刺激學生的感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調動多種感官去理解知識,逐漸轉變為信息的主動加工者和意義的建構者。
其次,教師借助多模態PPT,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出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動的情境,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能夠彌補傳統講授法中言語描述情境帶來的不便和模糊,學生在多模態PPT營造的目的語語境中,能直觀迅速地融入進行有意義的交際。
再次,多模態PPT不僅能夠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對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得學生們置身于第二語言的環境,還能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使目標信息更加凸顯,增強信息輸入的有效性。研究發現,大部分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對目標項目進行有效強化,通過合理設置背景顏色和改變文字外部特征,從而實現信息輸入的強化。
3.3 應用多模態PPT的問題及原因
同時,通過分析收集的樣本和課堂觀察,筆者發現多模態PPT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時主要在模態類型、素材選擇和PPT設計制作這三個方面存在問題。
針對模態類型單一問題,總體來說,以視覺模態為主,聽覺模態占得比重較小。通過對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到,教師之所以很少應用聽覺模態PPT,一是因為初三學生課業比較緊張,觀看視頻或者聽音樂等會占據課堂時間;二是因為音樂本身不如圖片可視化,需要教師花時間去聽,所以教師較少使用聽覺模態PPT輔助教學。
在素材選擇上,據調查統計發現,教師選擇的部分素材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因而無法發揮多模態PPT的有效性。主要原因是教師在制作PPT時缺乏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這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同時在平時也要做好資源的積累。
此外,多模態PPT包含文本、圖片、圖表、音頻等多種符號資源,在制作PPT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安排這些資源,如何排版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以下是幾種比較常見的問題:
一是在文本編排上,存在重難點不突出以及教師在細節方面的失誤;二是在顏色搭配方面,存在畫面顏色深淺的搭配不合理,顏色變化太多的情況; 三是背景設置中,大部分教師僅使用了圖片背景和模板背景,且基本上以淺色背景為主,較為單一,影響整體效果。
首先,實現多種模態之間的協調,優化教學效果是正確使用多模態PPT的關鍵。教師在選擇設計模態時,要考慮兩個因素: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在教授不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使用的模態類型也不一樣。如在講解語法時,教師多采用文本模態和圖表模態,可以更好的發揮提示和分析的功能。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選用模態時需考慮學生學習需要、知識水平等因素,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思想。尤其是初三階段的教學,教師可以使用多使用提示型、分析型PPT和圖表模態PPT,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實現對知識點的歸納和復習。在模態選擇上,教師使用的模態不宜花樣過多,圖片+文本模態是應用最多的,也是最方便的,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主要模態。
此外,多模態 PPT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注重PPT自身不同模態之間的協作,還要注意PPT與黑板、教材等媒體之間的協調。多模態PPT具有變化性,無法做到信息停留和呈現,相比較而言,黑板和教材承載的信息比較穩定,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和翻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多模態PPT與黑板、教材的搭配使用。
其次,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注意圖片、音樂等素材的積累,設置專門的文件夾,將好的素材分門別類地保存好,便于使用時及時提取,提高效率。
再次,質量高的多模態PPT不僅模態搭配協調,而且畫面設置應該簡潔,文本信息應清晰明了,顏色搭配應協調自然,整體風格應一致。前文提到多模態PPT的制作中容易在文本編排、顏色搭配、背景設置三個方面出現問題,筆者亦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建議。
在文字編排上,字體的恰當選擇不但能使文本活潑、美觀,更重要的可以表達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對于漢字字體來說,宋體顯得正式,黑體則易引起注意。而對于英語字體來說,筆者發現最常用的字體是Times New Roman和Arial。前者字母寬度差別較小,比較正規,應用范圍廣泛;后者看起來相對平實一些,比較簡約。選擇不同的字體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對于信息強化也會有不同的作用。同時,借助粗體、斜體、下劃線等常用文本樣式,能起到強調文本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考慮給文本適當增加一些動態效果來加以彌補,如PPT自帶的閃爍、飛入等動態效果。
在顏色搭配上,整個PPT,包括圖表,最好不要超過4 種顏色,而且建議多用同一個色調的。同時應該注意色彩搭配不能太花哨,文字與背景宜用互補色,以突出目標信息。此外,對顏色的選擇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色彩可以稍微鮮艷一些,色彩搭配可以更加豐富一些,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而對高年級學生,基本色彩則最好素淡一些,將重點放在目標信息的凸顯上。
而在背景設置上,在收集的樣本中發現,當教師以白色為背景來顯示教學內容時,整體清晰度更高,給人簡約明了的感覺,呈現的信息也更突出。因此,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以白色等純淡色系作為PPT的背景。
本文通過對收集的30份多模態PPT進行分析,并將多模態PPT從語篇類型和模態類型兩個角度進行分類,探討了多模態PPT在初中英語課中的應用。研究表明,多模態PPT在實際教學中具有自身的有效性,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創設教學情境,提高信息輸入的質量。但多模態PPT在設計和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模態類型比較單一,制作PPT的素材方面缺乏準確性,PPT的設計和制作也存在一些細節問題,主要集中在文本編排、顏色搭配、背景設置三個方面。針對以上問題,筆者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能促進多模態PPT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輔助作用。同時,本研究還存在樣本來源少,研究角度較單一等局限性,因此期望此領域的學者今后可以持續關注基礎教育階段多模態PPT的應用,提出更有創新性的分類角度,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1]Kress, G. &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2001.
[2]陳衛兵.圖表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基礎外語教育,2015,06:71-75.
[3]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 [J].外語電化教學, 2007,02:3-12.
[4]胡壯麟.PowerPoint——工具,語篇,語類,文體[J].外語教學, 2007,04:1-5.
[5]胡壯麟,董佳.意義的多模態構建——對一次PPT演示競賽的語篇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6,03:3-12.
[6]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04:15-20.
[7]張征.多模態PPT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外語,2010,03:54-58.
(作者介紹:張穎,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全日制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程姣,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全日制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