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冬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幸福和諧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廣西共有8戶家庭獲“全國文明家庭”殊榮。其中,龐富英家庭來自玉林市。
文明家庭傳遞著人心的溫暖,彰顯著道德的力量,在平凡的生活中弘揚正能量。“文明家庭”文明在何處?記者走進了龐富英家庭,近距離解讀“家”的幸福密碼。
2016年12月15日一大早,龐富英從家里拎著一個保溫飯盒,急匆匆地趕往玉林市中醫院住院部。龐富英快步來到住院部的一間病房中,直奔婆婆的床位。
“媽,早上好,我給你帶來了生魚粥。”龐富英一邊麻利地服侍著老人吃早餐,一邊跟記者說,在她去北京領獎前,婆婆摔斷了腳,住進了醫院,外出這幾天,她十分擔心。回來后家人告訴她,老人的身體很硬朗,身體恢復得不錯,估計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
“媽,我見到了習總書記,雖然是第2次見到總書記,但我還是非常激動呢!”服侍老人吃完早餐后,龐富英斜坐在病床邊,緊緊握著婆婆的手,匯報起自己的進京見聞。看著興高采烈的兒媳婦,老人家綻開了慈愛的笑容。
“媽,您看,我把‘全國文明家庭榮譽證書、獎牌給你帶來了。”說著,龐富英將“全國文明家庭”榮譽證書、獎牌從包里拿出來,與老人一塊端詳起來。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在病房里,龐富英開心地哼起自己的拿手歌曲來。
“這樣的場面呀,我們這些外人每天都可以看到。”玉林市中醫院外科三區護士長譚愛珍告訴記者,幾年前,老人也因為摔跤來醫院做了一次手術。手術后,她和她的家人悉心照料老人,一有時間就來陪老人聊天、唱歌。有了家人的照料和陪伴,老人的身體恢復得非常快。
“爸,我回來了。”龐富英回到家中,看到93歲的老父親龐俊才正在院子里頭散步,走上前高興地與父親打招呼。
“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向長輩問好,這是基本的做人準則。”采訪中,龐富英反復重申道。
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最簡單、樸實的行動都會感動彼此。在龐富英這一面“鏡子”面前,她的4個子女從小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尊敬長輩、關心他人。如今,就連上幼兒園的小孫女也會牽著太奶奶的手,一邊散步一邊唱歌。在這個有13口人的大家庭中,大家互相體諒,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互敬互愛,尊老愛幼。這看似很簡單的幾個字,但要一直堅持,很難。我們家不但做到了,而且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周傳偉說,“一直以來,老人從不刻意要求我們必須做什么,非常尊重我們的意見,等我們當上了父母,自然也.是這樣對待子女的。”
龐富英家幾乎每晚都會組織一個固定的家庭節目——打牌。“只要大家有時間,每晚我們都會玩上一兩個小時呢。”龐富英的兒媳婦洪潔說。
“在學校教育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禮儀教育。”如今,洪潔管理著一所幼兒園,她將自己在“小家”領悟到的仁愛傳遞給“大家”。她說,從母親這個家庭精神領袖身上,她學會了孝順、尊重等品質。仁愛只要一代傳一代,終會迸發出最真摯的感動。
當被問到什么是文明家庭的秘訣時,龐富英笑著說:“那就是換位思考,心胸開闊,講究方法,有事就說,互相理解和幫助。”有些不好當面說的,她會通過發微信與家人協商解決。
“對上孝敬老人,對下教育孩子,這是我的父輩們傳下來的美德,我不能丟。黨和政府對我們家的認可,更多的是對家庭建設的重視,希望更多家庭和睦相處,讓社會充滿正能量。”龐富英對記者說。
(摘自商《玉林日報》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