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兵
摘要:在部分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過程中,對資產評估專業也提出了新的思考,資產評估專業本身的應用性較為突出,這奠定了資產評估專業應用型實踐性轉型的必然性,同時資產評估專業課程構成的特點也決定了評估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資產評估專,AkA.才的培養應朝著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前進,而人才供給能力取決于培養人才的途徑在何處,本文詳細闡述資產評估人才培養能力的途徑,主要是校內實訓基礎,校外評估機構支持的重要,實訓教學的引入課堂需要眾多方面的支持,老師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實訓教材的完善也為評估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筑起屏障,文中闡列了評估專業目前應用型人才供給能力的問題所在。
關鍵詞:資產評估;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改革;實訓
資產評估專業的發展源于80年代初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了阻止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而引入了國有資產評估,國家有關經濟管理部門規定凡是國有企業涉及的經濟權屬的變動都要進行評估環節,至此開始有了評估人員的需求。最早的評估人員基本都是財務會計人員轉職工作,各財經類院校也開始開設資產評估、國有資產評估的課程,可隨著國有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評估工作的開展,評估機構的增多,需要更多有資產評估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單純的課程已經不能滿足于對于評估專業人員的要求,從2005年開始很多高等教育院校開始開設資產評估專業,這讓我們開始思考資產評估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這也直接關系資產評估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的供給問題。
一、資產評估專業應用型培養必然性
(一)資產評估專業的特殊性決定其走實踐教學之路的必然。在各高校中,一般都是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國有資產管理專業等專業下開設資產評估專業的,一般專業的發展和課程的安排都是從低到高向縱深發展的,比如會計,由基礎會計到高級會計,看到了深,從會計學到管理會計、審計學,又看到了廣;還有財務管理課程從財務管理原理到公司理財、企業價值評估,也是既有深又有廣。而資產評估專業則不然,資產評估專業的課程包括資產評估原理、房地產評估、項目評估、機器設備評估、無形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資產評估的課程基本沒有自己專業發展下而來的課程,資產評估原理是最早在各財經院校開設的關于資產評估方面的課程;房地產估價原本屬于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課程;項目評估屬于投資專業課程;無形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工作業務中所占地位很小,無形資產評估更多的是對于無形資產的認識上尤其是知識產權范疇,而這方面的認識更多的是基于法律的認識上;企業價值評估是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機器設備評估的性質和無形資產類似,實際工作中單獨對其評估的業務少,而且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的輔助。由此可見,資產評估專業課程大占其廣,卻不見其深。所以資產評估專業的發展不同其他專業可以向縱深同時發展,而只能更好滴向廣度發展,這個廣不僅僅是涉及的專業更加廣泛,而是利用資產評估課程上與其他專業的關系更深入通過實踐應用來完成資產評估專業往更廣度的發展。
(二)資產評估課程的實踐基礎決定資產評估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最具有實踐性三門課程為房地產估價、資產評估、項目評估,房地產估價課程的實踐性體驗在以下方面:一有全國房地產估價執業資格考試,考期兩年,通過五門考試。二有房地產估價機構,從事專門的房地產估價工作。資產評估的實踐性體現在有專門的資產評估機構(法院認可的鑒定中心資格),有資產評估師職業考試制度。項目評估課程的實踐性體現:項目評估是對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評估,所以項目評估課程的體系和可研的課程體系是一致的,所以它的實踐性的體現就是可研的實踐性體現。資產評估專業的課程改革無論從課程本身的特性,還是從我國改革創新的理念的角度都應該把實踐教學改革放在提高資產評估專業應用型人才供給能力的途徑的大問題上加以研究。
二、資產評估專業應用型人才供給能力途徑
資產評估實踐教學的改革主要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高校內部的實踐教學開展;二是校外的實踐教學開展。資產評估專業目前的課程主要還是基于基本理論的講解上,這從目前的資產評估的相關教材上可見,而實踐教材很少。校內的實踐教學開展主要依靠的是實訓課程的引入,目前就資產評估專業的實訓課程來講往往都是在專業課程結束后來安排實訓課程,由于理論知識學的早,知識點多,實訓課程開設較晚,造成實訓課程的應用有一定難度,完不成大綱規定的授課內容,引入到基本資產評估課程中的實訓途徑有:
(一)應把原有實訓課程設置的分項評估內容分設在各評估課程中來開設,比如流動資產的評估實訓在資產評估原理課程中就可以來完成,實訓的內容具體包括包括貨幣類流動資產和實物類流動資產的評估。在評估中會要求核查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原材料、在產品等資產相關科目的賬表,按照流動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評估流動資產價值。這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入掌握評估的基本方法,還能更好的了解原本學習過的會計基礎知識。只有真正的明白知識的用處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出發點。無形資產評估實訓加入到無形資產評估的課程內容中,而實訓學習的意義在于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對于評估方法的選擇上。
(二)對于房地產估價、項目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要求提供專業報告的形式來加入實訓課程。比如房地產估價課程可以模擬給出同一宗房地產的不同目的,要求選擇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進而出具不同類型的評估報告。項目評估課程可以模擬某一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所需信息,要求學生出具一份完整的可研報告。而這種形式的實訓引入要求有足夠的實訓教學課時作為保障才能進行,以往在個別課程中的應用,要求至少課程教學的一半時間用來進行模擬實訓,才能讓學生真正從耳朵聽,眼睛看轉到親自動手操作上來。同時在不同課程實訓中采用同一企業背景及相關資料也可以使學生有熟悉感,能更好發揮實訓的作用。在實訓的學習中將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還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手段及網絡的資源,真正意義上做到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改革的另一途徑就是校外實踐的開展,校外實踐的開展需要高校良好的社會資源的輔助配備,很多高校轉型工作的開展中已經開始著手儲備這樣的資源。而資產評估專業的社會實踐資源基本集中在評估機構,由于評估機構的設置,所需硬件資源不多,基礎工作容易上手,這使資產評估專業開展校外實踐教學奠定了基礎。而開展實踐教學的方式有很多。
1.可以聘請評估機構的評估師、評估技術人員定期以課題講座的方式來對在校生答疑解惑。
2.利用寒暑假期安排專業學習有熱情的同學在事務所進行實習的安排。根據目前畢業生的反饋,大部分同學認為對于課程實務能力的缺乏,盡管目前各高校都安排學生校外實習時間,但時間基本是安排在大四最后半年,實質接近工作試用期,國外高校的實習期不會都安排在學習末期,一般會在中期,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會更為合適,這個階段對于專業課學習略有涉及,專業核心課程還未完全開授,3到5個月的時間能夠使學生完整了解學習資產評估項目。有了這樣的實踐基礎對于接下來的專業課程學習會讓學生有針對性,效果更好。
3.可以以資產評估機構為依托開展競賽。比如由評估機構提供同類不同地區的評估項目由學生組隊出具評估報告,競賽規則以所選擇評估方法的合適性、報告格式的規范性等作為標準,給予學生適當的的獎勵。目前很多高校在向應用高校轉型的道路上逐步邁進,實踐教學的開展也面臨很多問題,其中資產評估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深化急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資產評估專業人才供給能力方面存在的障礙
(一)資產評估專業教師實踐方面的欠缺。我國在80年代經濟改革開放之初,知識的引入可以說高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專業開辦了各種類型事務所,其中有會計審計事務所、投資可研事務所、工程造價事務所、建筑設計事務所、資產評估及房地產評估事務所,這些事務所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經濟改革的規范化進程,也完善了市場經濟的體系。由于我國的歷史發展使那時的高校教育是走在了市場經濟的前邊,現在隨著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很多先進的管理機制直接進去了企業,高校教育的知識體系也要以社會需求,企業需要為基礎,而且資產評估專業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原有的其他專業教師轉型來的,對于評估機構的工作體系和工作內容了解匱乏,造成照本宣科情況嚴重,尤其評估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方法知識本身的掌握不足以支撐實踐教學的開展,因此資產評估專業的老師有必要在校外的評估事務所兼職學習,把實際工作中的評估的合理方法、體系帶進課堂。
(二)資產評估實訓教材稀少。由于原有的資產評估專業的發展時間短,原有的相關教材基本停留在資產評估原理方面,實訓教材的編寫也缺乏一定素材,這不僅要求資產評估專業的老師對資產評估專業各門課程的熟練掌握,還要求掌握評估機構的各種類型評估業務的相關數據資料,因此實訓教材的編制確有一定難度。
(三)資產評估專業學生所需基礎知識掌握不足。資產評估專業的學生要求必須掌握會計、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才能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而往往他們認為不是評估專業的課程學習態度懶散,造成專業知識的學習不能順利進行,也為實訓開展留下隱患。
(四)社會評估機構資源對于高校教學提供輔助的不理解。我國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基本目的的,評估機構也不例外,社會資源向高校提供輔助幫助的同時評估機構可以獲得學生提供的一定勞動力,但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會損失一定的既得利益,這就會使評估機構喪失提供支持的動力。而企業對于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的支持,從長遠來看對于高校人才輸出培養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這種支持一方面靠學校與評估機構的協商和互利,我國的高校教育管理體系也要從根本政策上把企業拉入高校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