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媛
摘 要:在鄉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因為受到教學環境、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很多孩子對音樂沒有什么興趣,久而久之就影響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所以要想上好一節音樂課,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農村;音樂環境
小學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也不是讓學生學會幾種音樂技能,而是要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及審美意識。因此,對于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一、創造舒適的音樂環境,通過教師的聲情、體態感染學生
要讓學生喜歡音樂課,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這點我們學校做得比較到位,在2014年學校就給我們的四個專職音樂教室進行了新的裝修,新的音樂教室色調溫暖,隔音效果強,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能有一種放松心情的感覺。所有學生在教室裝修好后進去上的第一節課的第一反應都出奇的一致,都是高興地說:“哇,好漂亮啊!”
有了良好的外在音樂教學環境,音樂教師的聲音、表情、體態、修養也非常重要。教師優美的聲音會讓學生靜下心來融入教師的課堂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笑容,只顧自己講音樂知識,學生必然不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要有豐富的表情動作才能帶動學生。這樣才能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有秩序的課堂氣氛和舒適的學習環境,從而更好地完成音樂任務。
二、抓住學生特點,讓單調的技巧訓練變得有趣
小學生音樂知識非常貧乏,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音樂素質比較差,如果不顧學生實際,在課堂上大講特講音樂知識,勢必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把本是輕松愉快的享受課變成了枯燥乏味的受罪課。所以,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把枯燥的發聲、節奏練習、視唱以及樂理知識等單純的學習與一些有趣的形式結合起來,使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學生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進一步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力度記號f和p的時候,可以結合山谷里的回聲,面對山谷喊一聲的時候強一些,需要f記號,當山谷傳出回聲時會比較弱一些,需要p記號,同學們通過不同力度感受,在形象的支撐下,就能更加容易理解。
三、讓音樂教學中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
1.與美術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
讓學生先通過音樂了解所要認識的音樂藝術形象,說說自己所理解的藝術
形象是什么樣子的,然后用畫筆將心中的形象畫出來,使歌曲內容形象化,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比如,《柳樹姑娘》這首歌曲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對柳樹進行觀察,然后說說柳樹的特點,在學會唱歌曲后,讓學生根據音樂的旋律在紙上畫出柳樹,這樣,學生在情景交融的氛圍中很快就能學會并唱好歌曲。
2.與舞蹈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
教師可以將自編舞蹈動作和所學的歌曲相結合,低年級的小朋友活潑愛動,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舞蹈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跳吧,跳吧》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一起學習了幾個簡單的新疆特色的舞蹈動作,學生邊唱邊跳,不但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不管是城里還是鄉下的學校教室里都安裝了多媒體,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音樂變得豐富多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直接把所要學習的音樂知識、音樂形象做成PPT的形式給學生看,將學生帶入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如,在教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時,我先找了一些大草原的風景圖片和草原人民在草原生活的照片,讓學生通過欣賞照片走進大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習慣,再通過視頻錄了幾個典型的蒙古族舞蹈動作,讓學生邊聽邊看邊學,在了解蒙古族的過程中學會了新歌曲。當然音樂教學中也不能完全依靠現代化科技,還可以動手自己做一些教具,這些對于記歌詞有很大的幫助。以《彼得與狼》這一課來說,在學生理解故事、聽熟音樂的基礎上,我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這時候就讓他們帶上我自己制作的動物頭飾,把剛剛我說過的故事以音樂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非常喜歡,課堂氣氛很棒。
五、讓每個學生都表演起來
在低年級每個學生都非常活躍,如果讓他們表演節目都會非常積極,但是高年級的學生都很靦腆,當我問出一個問題后,大部分學生都是聽別人唱,看別人演,所以我要通過表演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積極創造舒適的音樂環境,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讓他們體驗各種類型的音樂,讓他們愛上音樂課,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顏.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9).
[2]徐曉妹.小學音樂教育應把握兒童心理發展[D].遼寧師范大學,20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