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永華
摘 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也是以往的教學中比較容易忽視的。經過長時間的傳統教學,教師都意識到了這一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進一步推廣,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多。而在小學語文課后的自主學習當中,學生大多是按照布置的作業安排學習任務的,換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影響著學生在課后的自主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新課程;優化
小學語文作業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環節,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其重要性也是逐步凸顯,尤其是在目前教學壓力不斷提高的客觀條件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多地依賴于課后的自主學習。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對小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來說起著非常明顯的指導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離不開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從基本現狀、典型問題,還有對應措施分析等角度對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展開討論,希望對相關教育者起到部分的借鑒作用。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基本現狀與問題
經過幾次深入的教學改革之后,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設計的問題十分明顯,不僅僅是在作業內容設計上有不妥,在作業量上的把控也有較多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的壓力可以說是越來越大的,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社會上的人們大多承受著比較大的生活壓力,這也是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學也是受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總的來說,各個科目的教學目標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小學語文也不例外,學生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壓力,這不僅僅有來自學習上的,還有來自家庭的。根據相關的數據表示,在一線城市中升學的競爭非常大,非常多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在作業量上無上限地增加,學生苦不堪言,而小學語文也有這個問題。
作為基礎教育的課程之一,小學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其重要性,在小學語文作業往往會比較多,在作業安排上有非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除了基本的作業量的問題之外,還有作業內容設計上的問題,根據相關的教學反饋,學生紛紛表示作業內容太單一,缺少學習動力,這也是主要的一個改革方向。
二、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幾點建議
1.建立語文作業庫,實施差異化作業布置
隨著學習進度的不斷推進,學生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明顯,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上也應有所差異。新型教學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相關的數據,在傳統的作業布置模式下,學生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化表現。比如說對于古詩的理解與背誦,有的學生可能非常快地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這一些學生可能是在課堂上就已經對這一首古詩有了比較充分的理解與記憶。但是對于有的同學來說,這事具有一定的難度,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也會多很多。從基本現狀來看,實施差異化的作業布置具有一定必要性。比如說很順利、很流暢地背出古詩,掌握古詩的基本內容,對于個別同學有能力的同學還需要布置一些額外的課外作業。
2.創新教學內容,給予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
新型教學理念倡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互動性,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也是如此,應當布置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打破原有的作業布置的局限。比如說學習描述風景的文章,可以是布置一些戶外活動的作業,例如到附近的公園,或者是欣賞一些旅游勝地的照片。比如說學習有關茶葉的文章,教師也可以布置令學生回家泡一壺茶的實踐作業。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非常大的創新空間,不限形式,教師甚至可以將作業設計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比如說對古詩的學習,令學生自選作業形式,展現自己的才能,可以是朗誦,可以是抄寫,可以是歌唱表演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的作業布置更多地注重于應試教育,但這并不能夠滿足目前的教學需求,作業設計需要打破原有的局限,這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不一樣的刺激,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除了個人獨立完成的作業之外,教師也需要加入更多的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夠豐富小學語文作業的內容與形式。
無論是小學語文還是其他學科,課后作業都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進一步推廣,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變化,以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需要給予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更多的重視,不僅僅需要在作業量上有一定的把控,在作業設計上也需要有所創新,發揮出小學語文作業的積極作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提高。雖然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對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努力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能夠不斷優化與完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課后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寶.新課程標準下語文作業的轉變[J].新西部(下半月),2007(3).
[2]周秋竹.新課程語文作業的設計和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2005(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