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程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已被列為高中一年級的必修課。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認真學習新課程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去不斷地探索、研究,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要做好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材分析
高一學生學習必修模塊,高二學習選修模塊,我校學生學習的是粵教版的教材,學生大都選修多媒體技術,總體來講,這門選修課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內容也會用到,但教材所適及到的范圍比較少,學生得不到系統的學習,老師也比較矛盾,又要完成教學任務,作好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的復習,又想多給學生講一些Photoshop、Flash應用廣、實用的東西,但課時量不夠,很予盾。我個人認為,高中階段學生信息技術課,應該多注重操作,學一些對以后工作、生活實用的東西。老師們不能老說,學生總愛玩游戲,還是應思考,我們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一些學生實用、愛學的東西。比如Photoshop,摳圖、調色、合成,換臉、更換背景等等有意思的內容。
二、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高中新課改的背景。目前許多國家達成共識:未來社會要求的現代人必須是具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在價值觀和學習觀、思維和生活方式、知識和能力、體魄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質應達到新的水平。
具體到信息技術學科,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新課程的設置則是在高中階段統一學習必修模塊,并至少選修一門選修模塊。通過必修模塊對初中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升華,讓學生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個性發展,讓他們能夠在高中階段較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某一領域。
三、對高一新生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的現有信息技術水平
新課程不再立足于高一新生的“零起點”,而是認為他們在初中已經獲得了較為系統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也是大勢所趨,未來的高一新生應該都能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在高一信息技術第一節課,我制作了一個調查表,以調查學生的已有信息技術水平。調查表設計如下:
1、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 ○不喜歡 ○喜歡
2、在初中有沒開設信息技術課? ○沒有 ○有
3、你家里有沒有電腦? ○沒有 ○有
4、你會不會在網上搜索資料? ○不會 ○會
5、你是不是經常用QQ聊天? ○不是 ○是
6、你是不是經常玩在線游戲? ○不是 ○是
7、你有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 ○沒有 ○有
8、你有沒有自己的個人網站? ○沒有 ○有
9、你會使用以下哪幾個軟件( )
A、FrontPage B、flash C、Word D、Excel
E、PowerPoint F、Photoshop G、3ds max H、全都不會。
四、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
1.分層教學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高一新生的現有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統一授課,必然會有部分學生跟不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A、B兩類,A 類學生是大部分在初中上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而B類則為沒有接受過信息技術教學的學生。對這兩類的學生,我們要區別對待,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
2.(分組)自主探究式教學
新課程強調高中階段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或分組探究、討論,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找出解決辦法。
對于高一必修課——信息技術基礎來說,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信息素養,培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分組)任務驅動式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用得最廣的教學方式便是任務驅動式教學。而在新課程中,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及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相關軟件,而這些軟件的使用在初中階段學生已開始接觸。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單單學會某一個或幾個軟件的使用,因此,通過“操作演示——任務驅動做練習——評價”的任務驅動學習操作技能的方式會更少地被采用。但這并不是說新課程不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相反,我們要更多進行任務驅動教學。
4.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強調的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考核時我們應當考核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說,相比于以前的期末筆試與上機操作考核,我們更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以前,評價是由教師單獨作出的,但我認為,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
在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合作,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明確信息社會中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形成相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做為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研究教材,做好學生分析,用充足的時間備課,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提高知識與技能,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