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平
小學數學是基礎的學科教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作為小學教師應把塑造學生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放在教學之重。要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去探索、去創新、去主動探究。新課改下,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快樂學數學呢?
一、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學習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在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各種需要的情緒表現。只有使學生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業,當學生把學習數學知識作為自己的生活需要,發展需要時,教學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課堂教學首先使學生進入課堂之中,因此,新授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數學時,只有學生對數學生產興趣,喜歡數學,才能學好數學,除此之外,我認為教師還要注重情感投入,師生思想交流,學生和我們教師一樣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豐富感情的,況且他們年齡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響。因此,應從微妙處關心,尊重理解感染他們,使他們感覺到教師親切、平易近人認識到這個教師是愛我的。
三、巧設“陷阱”,促進自主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獲取發展。”反思是對所提出的結論進一步鍛煉和升華,是創造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難免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那樣的認知偏差,這樣會阻礙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設“陷阱”是防止這種偏差出現的好方法,因為成功經驗常常容易淡漠,而失敗的教訓卻往往使人終身難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常見的、易犯的錯誤,盡管老師反復講解,多次強調,總有些學生不能徹底改正、往往一錯再錯,此時不如改變方法,精心設計“陷阱”既按學生錯誤思維把他們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們對自己的認知產生懷疑、自主反思,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找出原因,改錯為正,讓學生在“吃一塹”中“長一智”,的確不失為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
四、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閃爍。
六、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數學本身包含了許多枯燥無味的東西,特別是計算題的學習,學生的領悟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同樣的計算題,有些學生可能幾分鐘就學會了,而有些同學可能一節課甚至更長時間也學不會,如果老師不及時去關注這樣的學生的話,那么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課堂對于他們來說就會變得很無聊,在課堂上他們會轉移注意力,去干別的事情,數學老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學習遇見困難,要及時熱情地伸出雙幫助他們,讓他們恢復自信
七、質疑問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貴有疑,“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
教師首先從思想上更新觀念。把“你今天學到什么知識?”轉變為“你今天向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力。其次把課堂變成學生交流學習問題的地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提出問題。課結束前,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出“最佳提問人”和“最佳問題”,以調動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多思多問的“問題意識”。
總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應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不能以活人圍著死的書本轉,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讓課堂“活”起來,就能讓學生和教師能找回那丟失已久的“自我”,構建起豐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