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云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初中英語教材的改革,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材內容的設置,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師教學理念陳舊等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約著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一、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設置與農村的生活貼近度較低
教材的特點就是貼近生活,使得課堂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而這種貼近生活是具有相對性的,它更加貼近城市學生的生活,而對農村的孩子而言,英語的一些課堂情境還是不為他們所了解的。像文中關于英式足球和法國炸薯豆條等情境,這對城市學生而言,或通過電視或借助網絡或生活實踐對這些東西甚是了解;而對農村的學生來說,接觸這些東西的機會就少的多。此外,農村的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都在幫父母干農活或其他家務事。這樣,新目標的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理解的優點,在農村就相對較弱。因此,教材在農村實施,一些優勢是體現不出來的,甚至會加大教師的教學難度。
(二)學生對英語有厭學情緒
整個初中課程設置和中考科目中,毫無疑問,英語都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和比重。學生們功利的來講,只要是想考上一個好點的高中都必須好好的學習英語。無論學生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必須對英語予以高度重視。雖然重壓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更多的確是重壓之下的失敗者,他們都有著內心想學好但是現實很失敗的挫敗情緒和矛盾的心理。一直都在勤奮學習,但是始終不得門道的自卑。更多的同學是想學好英語,可是又怕別人笑話的畏懼心理,這些心理雖然不同,但是都同樣的厭學英語,這嚴重的影響了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片面
首先是很多中學的英語教師還把教學理念停留在過去的填塞式的講授傳達方式上,教師主要是講,學生主要是背和記,基本沒有多少的課堂互動,與學生交流的意識薄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初中英語教學嚴重的脫離文化教育。每一種語言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不是單純的條條框框就可以成為一門語言的。英語也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色,教授英語就絕對不能脫離文化教育。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英語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不是詞匯、語法等機械性記憶就可以解決的,忽視了文化的因素,就好造成在語言運用中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是語法對了而用法錯誤。
(四)滿堂灌
盡管英語課改推行已經八年多了,但是由于傳統的落后的教學觀念和行為習慣在教師的潛意識中繼續發揮作用,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講得多、練得少的弊病。不少教師要求同學們花費了不少時間背單詞、背課文,結果是學生背了就忘,一部分英語教師遇到生詞必講意思,遇到短語必舉例子,遇到對話必譯成中文。忽略了“in pairs ”和“in groups”操練,沒有組織學生在聽、說、讀、寫實踐活動中消化吸收。這使得教師講解傳授成了孤立的單向活動,難以擺脫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滿堂灌,而學生無法也不可能與教師配合,化知識為技能,達不到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響都要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才能有效。因此學生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是學習和自身發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二、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對策
(一)創設語境,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做到用全英語組織教學。教師用英語進行教學除了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外還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一種語境,暫時忘掉母語。讓學生對學習英語有好奇心和興趣。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的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場所,盡量把書本上死的知識點變成現實中的交際英語,讓學生活學活用。這樣不僅學生印象深刻,容易學會,教學課堂也會相對輕松有趣,教師教學也相對輕松得多。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是情景對話,可以是多媒體教學,也可以是交際英語,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去實際生活中學習英語。
(二)因材施教,轉變教學理念
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決定了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而對教師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首要的就是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采用合適的方法來教學。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處理好每個學生的心理因素。對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多多引導,對英語成績不好的則要多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對學英語充滿了自信和興趣。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有長遠的戰略目標,要常抓不懈地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可以設想,如果教師未能履行教書育人的天職,那么厚德載物的良好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就難以建立。教師應該既能成功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能以身作則地教學生處世為人,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定要把教師的業務素質與愛崗敬業的精神作為核心和重點。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一個學校的前途和命運,是學校發展和培養人才的主動力,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和根本保障。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提高。一是鼓舞中青年教師在職提高學歷層次和進行國內外交流、進修學習,相應配套的人才管理機制應及時確立并發揮作用;二是通過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對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觀念意識;三是選拔培養一批教學業務骨干,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給予重任,使教學改革朝縱深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四是進一步擴大地區間、校際間教師的交流,比如一些教師到其他地區聽課、交流等,取長補短,不失時機地把新經驗、新方法和新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只有將師資隊伍建設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才能為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工作中實質的飛躍提供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