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華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此,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同時也會克服一些困難,會迎難而上,學習才會有更好的效果。資料統計表明,凡是那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功因素之一,首先是他們對所研究的學科有很濃厚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認識活動和活動需要的體現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帶有情緒意識的傾向。興趣可以使人積極主動地從事各種喜好的活動,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取得最佳的效果。物理學家丁肇中說過:“任何科學和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濃厚的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所要探索的東西。”在這種興趣的作用下,他和他的同事終于發現了“j粒子”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興趣的濃厚程度還決定著獲取知識技能的多少。達爾文曾說過:“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的影響就是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愛學、會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是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我們教給學生的東西不是什么與人截然公開的東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學不僅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情感與思維的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恒心,對學生會有益終身。
黃曉光老師說得好:“我們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如果沒有愛 ,教育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教師關心愛護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靈魂,也是順利而有效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心理基礎。這正像古人說得那樣:“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友愛,是提好教學質量最為有利的條件。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就更加融洽了,更加和諧了。
二、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恒心,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愿望,當所從事的活動取得成功,愿望達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相繼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力和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為我們揭示了這個秘密。他說,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做。”我們從蘇氏的觀點中可以領悟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一)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
《課標》明確地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前預習、檢查預習效果、學生操作演示等方法的實施,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從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如我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小組合作。孩子們在探究中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在教學評價中體驗成功
有句話這樣說:“它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說出了語言的藝術魅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激勵性評價語言,能給學生以自信、給學生以努力的方向,也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了條件。 最大限度地寬容學生的錯誤,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無形中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三、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長期以來,接受傳統教育模式,往往沒有過成功的感受。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投影、幻燈、模型、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如,杜朗口中學的課堂教學分為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特別是在“展示板塊” ,課堂展示六環節,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工學習,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特別是在“展示板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本質性的轉變,他們不僅僅是把所學的知識背出來、寫出來、說出來,他們要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的展示是創作、拓展、交流、合作,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扎實。學生上課不再受約束,氣氛寬松和諧,心理自由放松,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和幸福。課堂是他們的舞臺,他們在享受學習,享受成長,享受快樂。“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這四個“我”取代了“我的課堂,我的教學對象,我的執行教案,我的教學成績”這四個“我”,一群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成就感的學生取代了教師一個“機械的課堂”,老師就在學生中間。學生的自主、主人意識和地位,是課堂活力和生機的源泉。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化: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提高教學質量,減輕教師的負擔,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