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波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大都得益課外閱讀。我在《創建書香班級,培養讀書習慣》的課題研究活動中,雖然遇到了許多問題,但課外閱讀活動中確實有序,扎實開展起來了,而且我本人也學到了不少.,提高了不少。現在談談自己在教研工作中的點滴做法和體會。
一、習慣的養成需要內固,外固兩個方面的力量
內固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最根本的緣故,外用之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學年。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地轉長期的反復實踐過程。在本次實驗中我注意從外部入手,創造閱讀條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讀法于課內,讀法益于課外
“多讀書,讀好書”“營造書香班級,享受書香人生”,這些理念,隨著學校的“營造書香校園”活動中,及“創建書香班級”活動中的推進,深入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在我班已形成一種氛圍。現將三年來的有關工作進行簡單總結。
(一)強化常規教育,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年來,為了規范孩子的讀書習慣,從他們入學一.二學期開始,我們約定每天回家讀書至少讀半個小時,并由家長做好記錄,并利用午讀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讀數20分鐘~40分鐘,就這樣在老師的規范管理下,學生的閱讀了大量讀物,先是童話故事,又是楊紅櫻的校園小說,還有各種歷史的書籍及名著。在讀書時,學生在讀書筆記本上隨時記錄感想和體會,并在書上圈畫好詞佳句。每學期會把學生寫的讀書心得裝訂成集,制作的讀書手抄報展示在班級墻壁上。這樣就營造出濃濃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意義,教師里洋溢著濃濃香氣。
(二)人人參與讀書,創設書香班級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固把我們班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主題活動,把讀書和活動累密結合起來,活動的興味這么強,讀書就更富有吸引力。三年來多次開展讀書心的交流會,讀書手抄報比賽,作文筆會等活動,學生以《與書共成長》《我讀書我快樂》為題開展活動。同時讀寫結合,從讀促寫讀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學生的作文水平來看,學生的習作水平突飛猛進,有很大的提高,這與讀書密不可分,讀書使孩子越來越聰明名,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書香和全班的讀書靜謐慢慢趕走了打鬧的喧鬧。
(三)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學生到了中年級,我要從各方面進行指導閱讀。
1.充實資源,確保閱讀量
在班級建立“圖書角”,學生為班級級提供各類書籍達400多本,由兩個圖書管理負責圖書借閱工作,使學生手里的圖書進行合理循環利用,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為了保證圖書閱讀時間,每天中午12:30~12:55為午讀時間,還提倡學生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讀課外書,上課期間,每天讀書時間不少于半個小時,每天想一想:“今天,我讀書了嗎?”“今天我有多少收獲?”閱讀課外書的時候把閱讀的篇目.精彩句子,讀書筆記,老師定期檢查,評比,展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經過老師的努力,及充實的資源,確保了學生的閱讀量。
2.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有了學習方法,就等于有了一把金鑰匙,可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方法從哪里?無疑,方法來自課內來自平時課堂之中。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學法,總結學法,以法導學,讓學生在課內掌推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例如:讀書時注意力要集中,一邊讀一邊想,遇到不理解的詞句或問題,自覺使用工具書,尋找答案;閱讀時要勤于動筆,做好記錄.寫批注,摘抄精彩片段,在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預習方法。讀書時不要只滿足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要有自己的批判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
讀經典,品書香,點亮了同學們渴望的眼睛,繪成了班級里色彩斑斕的夢,看著同學們在行云流水的語句中,在春日融融的校園中快樂成長,我們語文教師就覺得應該要做“能夠將自己最喜愛的書介紹給其他讀者,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引導孩子們多讀書,打造書香班級,讓每個孩子擁有一個書香童年。